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由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需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缓适用于部分犯罪分子,可将死刑缓期执行,并根据表现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累犯及严重犯罪分子可限制减刑。死缓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未成年、怀孕的妇女、75岁以上的人一般不适用死刑,但特殊残忍手段致人死亡除外。
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一、死刑缓期执行:
1、死缓的适用对象: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2、死缓变更:
(1)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4)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3、死缓期间及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
(1)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2)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二、不适用死刑的情形:
1、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
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刑法》的规定,死刑的核准权归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判处死缓,即宣告缓期执行两年。在死缓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可以减为无期徒刑;如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然而,对于故意犯罪情节恶劣者,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未成年人、怀孕妇女以及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被告,通常不适用死刑,但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情况除外。根据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可同时决定对死缓犯罪分子限制减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五十一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由谁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百七十四条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除外。 因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而由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改判死刑的案件,应当报【死刑核准权...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由什么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百七十四条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除外。 因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而由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改判死刑的案件,应当报【死刑核准权...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由核准。中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什么规定 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律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审判程序以及被告人的权利等方面的内容。该法律保障了公民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在刑事诉讼程序方面,...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法律解析: 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条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律师分析: 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法律分析: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程序规定

刑事案件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公安调查、检察院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公安调查阶段为调查取证,期限不超7个月;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为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期限不超3个半月;法院审判阶段为确定犯罪事实和处罚,期限不超6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但条...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什么规定?

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是关于先行拘留的规定,即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标准

律师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审判程序以及被告人的权利等方面的内容。该法律保障了公民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在刑事诉讼程序方面,...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特点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特征包括:刑事诉讼是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刑事诉讼由国家专门机关负责进行;刑事诉讼必须有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刑事诉讼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刑事诉讼法是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任务、原则、制度、职权...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八十二条规定?

律师分析: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减刑条款

《刑事诉讼法》对减刑不当的规定:人检认为法院减刑不当,可提出纠正意见,法院重新审理作出最终裁定。监狱和执行机关如认为判决有错误或罪犯申诉,需转交检察院或原判法院处理。...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拘留的条款有:82条、85条和91条等。公安机关先行拘留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6条

我国的法律法规从各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刑事诉讼法也是具有十分的权威意义。很多人对于法律条文是不了解的,但是作为公民,还是应该要了解一下相关法律法规。本文详细为大家阐述刑诉法146条是怎么样规定的,以及这一条条文的相关解释。下...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1条

法律分析:1、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1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7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是30日,其中包括提请检察批捕的7日。2、根...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1条

司法界的工作人员平常在工作的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全部都是根据我国法律当中所规定的内容谨慎做出的决定,可能很多普通民众对于所谓的被告方和犯罪嫌疑人是用有色的眼镜去看待的,但这一点在我国工作人员身上是不允许带有私人情绪去处置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