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否有权解除收养关系?

律师回答
摘要:养父母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法院起诉。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手续需要到县(市)民政局,提交身份证、户口薄、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书等材料。符合条件的登记会在30天内发证,不符合条件的将退还材料并告知理由。解除收养关系登记费为100元。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对受理部门及行政人员的违法行为可进行投诉、举报。
一、养父母能否解除收养关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其第一千一百一十六条还规定:“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二、养父母怎么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手续?
(一)受理部门:县(市)民政局。
(二)部门职责:实施本市辖区内的收养登记管理工作。依法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依法处理违法的收养行为,宣传民法典律,倡导合法的收养行为。
(三)办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四)登记条件:
1、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
2、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收养人、送养人双方能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
3、养父母与成年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
4、被收养人10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5、收养关系当事人必须共同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五)当事人应提交的登记材料:
1、身份证;
2、户口薄;
3、收养登记证;
4、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书。
(六)登记程序:
填表申请——递交证件、证明——收回《收养登记证》——审查审批——颁发《解除收养关系证明》。
(七)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
1、符合解除收养登记条件的,从受理次日起30日内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登记发证;
2、经审查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从受理次日起20日内将有关材料退还当事人,并书面告知理由。
(八)收费标准及依据:《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收养登记收费的通知》价费字[1992]349号。
解除收养关系登记费100元。
(九)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十)投诉监督:收养当事人对受理部门及行政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或其他违纪违法行为。可向县人民政府投诉、举报。也可向地区民政局投诉、举报。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民法典》规定,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时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解除收养关系的手续需要到县(市)民政局办理登记。办理过程中需要提交身份证、户口薄、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书等材料。符合条件的申请将在30日内审查并颁发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如有不满意的行政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对于受理部门及行政人员的违法行为,可向县人民政府或地区民政局投诉、举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解除收养关系后,养父母是否有赡养义务?

解除收养关系后,养子女一般不需承担赡养义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查看全文

养父母能否要求解除收养关系

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包括:1. 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2. 收养人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行为。...查看全文

养父母怎么解除收养关系

法律分析: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协商、起诉等。且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除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外,不得解除收养关系。解除收养关系的,还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父母解除关系是否有赡养义务?

律师解答: 有,父母离异孩子需要赡养父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父母离婚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义务不能被抛弃和免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查看全文

养父母一方解除收养关系有效吗

法律分析: 养父母一方解除收养关系无效,单方解除收养关系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解除收养关系必须是被收养人成年之后且经过法定程序,或者经过送养人同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 ...查看全文

养父母一方解除收养关系有效吗

法律分析: 养父母一方解除收养关系无效,单方解除收养关系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解除收养关系必须是被收养人成年之后且经过法定程序,或者经过送养人同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 ...查看全文

养父母一方解除收养关系有效吗

法律分析: 养父母一方解除收养关系没有效,单方解除收养关系是无效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解除收养关系必须是被收养人成年之后,且经过法定程序,或者是经过送养人同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查看全文

收养关系是否可以由养父母单方面解除?

收养关系解除需遵循法律规定,可通过协议或诉讼解除。未成年前不得解除,除非收养人与送养人协议解除。养子女需年满八周岁以上同意解除。如收养人虐待或侵害养子女权益,送养人可要求解除关系。若双方无法协商解除,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解除收养关系...查看全文

养女是否有权继承解除关系的父母财产?

解除养女关系后,养女失去继承权。只有在法定继承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才能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一旦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解除,他们之间的抚养和赡养权利义务也结束,继承权也随之消失。因此...查看全文

父母是否有权解除与子女的关系?

断绝父母子女关系的协议无效。亲生父母子女的亲属关系是基于血缘形成的,只能通过法律终止。离婚不能消除与子女的关系,所以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不能通过法律手段或协议解除。...查看全文

收养关系解除后需赡养养父母吗

收养关系解除后,成年养子女仍需履行赡养义务,虐待、遗弃行为需补偿生活费和教育费。...查看全文

解除收养关系是否可以由养父母亲自提出?

养子女可以解除收养关系,但需满足条件。收养人不履行义务或虐待遗弃,送养人可要求解除。无法达成协议可向法院起诉。解除后,成年养子女需给付生活费给养父母。如养父母虐待遗弃解除,可要求补偿。生父母要求解除,养父母可要求补偿,但虐待遗弃除...查看全文

被收养的孩子是否有权解除收养关系?

领养关系可以依法解除,包括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情况。此外,养父母、养子女与养父母、养子女以外的近亲属共同生活的情况也适用解除领养关系的规定。因此,被领养的孩子有权解除领养关系。...查看全文

收养关系解除后是否有继承权

解除收养关系后,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继承权消失,但养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给予照顾。收养关系解除后,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抚养、赡养权利义务关系也结束,继承遗产的权利也消失。...查看全文

养父母死亡后收养关系怎么解除

当养父母死亡时,成年养子女的收养关系会自动解除;未成年养子女的收养关系需要养父母的其他近亲属或监护人协议解除。...查看全文

养父母离婚收养关系会解除的吗

养父母和养子女的关系等同于亲生父母和子女,离婚不会消除收养关系,法律规定一样适用。...查看全文

养父母死亡后收养关系怎么解除?

养父母去世后,收养关系会因以下两种情况解除:1.成年养子女因养父母去世自动解除;2.未成年养子女由养父母的近亲或监护人协议解除。...查看全文

养父母死亡后收养关系如何解除

养父母死亡后收养关系这样解除:1.养父母死亡,成年养子女因其养父母死亡自动解除收养关系;2.养父母死亡,未成年养子女与其养父母收养关系,由养父母的其他近亲属,养子女的监护人可以与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查看全文

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解除后,是否仍需赡养父母?

收养关系解除后仍需赡养养父母,且养子女与生父母的关系是否恢复取决于年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养子女应给付生活费给养父母,且养父母可要求补偿抚养费。对于未成年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后与生父母的关系自行恢复,以保护其权益。而成年养子女...查看全文

解除收养关系后生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否会恢复

养子女成年后,赡养义务解除,遗产不再互相继承。如果养子女未成年,则生父母有继续抚养教育的义务。成年后可以继承亲父母遗产,有后赡养义务。与亲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需协商同意是否恢复。...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