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要素

律师回答
摘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旨是指出该罪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客观方面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主体是指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明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会扰乱金融秩序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存款是指存入金融机构保管并可以由其利用的货币资金或有价证券,它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2、客观方面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以不法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或以变相提高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或依法无资格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也可能成为该罪主体
4、主观方面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会造成扰乱金融秩序的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延伸阅读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标准和量刑准则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标准和量刑准则是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来界定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通过设立虚假的金融机构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定罪的要素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通过设立虚假的金融机构或其他方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后果,量刑准则会进行综合考虑,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持续时间、社会影响等因素。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金。在具体判决中,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刑决定,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一项严重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的犯罪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无论是通过不法提高存款利率、变相提高利率,还是无资格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本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但无论是谁,只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金融秩序造成危害,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都将构成本罪。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标准和量刑准则是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后果来综合考虑的。在判决中,法院将综合考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持续时间、社会影响等因素,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

法律分析: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1、有下列情形的,可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于二十万元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于一百万元的;个人非法吸收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一百五十户以上的;或...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

法律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_x000D_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元以上的;_x000D_ 2、个人非...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

法律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危害金融秩序的具体性的统一。以下行为构成非...查看全文

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要点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176条,认定罪行的要点是:1.所吸收存款的对象应是不特定的公众2.并且扰乱了金融秩序,即我国相关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四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是指...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_x000D_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_x000D_ 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_x000D_ 3、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可以由自然人或单位实施。判断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的关键在于:单位是否以自己的名义吸收公众存款,所吸收的款项是否归单位所有。如果以个人名义实施的,就不可能构成单位犯罪,只有以单位名义实施,并且非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或者用...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四个构成要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四要件及立案标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违反金融管理法规,通过宣传、承诺回报等方式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构成犯罪。立案标准根据数额、范围、损失等因素判断,个人吸收20万元以上或30户以上,单位吸收100万元以上或...查看全文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要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是:主体为自然人或单位,单位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观要件为故意,过失不构成罪行;客体为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客观要件为实施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_x000D_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_x000D_ 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_x000D_ 3、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标准如下: 1、行为人故意实施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2、行为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达到了法定的立案标准,即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人数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个人吸收30人以上,单位吸收150人以上需追究刑责;个人吸收100人以上,单位吸收500人以上属于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_x000D_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信贷秩序;_x000D_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何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为:1、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或单位;2、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还本付息,扰乱金融秩序;3、犯罪对象为公众存款;4、犯罪客体为扰乱金融信贷秩序。刑罚为三年以下...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数额认定

非法吸存罪数额认定:个人吸存20万以上,单位吸存100万以上;吸存造成个人10万以上,单位5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为:_x000D_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信贷秩序;_x000D_ 2、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标准包括:故意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扰乱金融秩序;个人吸收公众存款达到20万元以上,单位吸收公众存款达到100万元以上。根据《刑法》,罪犯会受到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罚款的惩罚,数额巨大或者有严重情节者将被判...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非特定对象非法集资;3、非法发放贷款、结算、票据贴现、资金借贷、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数额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数额认定如下: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认定方法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认定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存款是指存入金融机构保管并可以由其利用的货币资金或有价证券,它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所谓存款是指存款人将资...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存款人的定罪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根据金额标准进行定罪,具体如下:1、自然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并处或单处罚金;2、自然人非法吸收金额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金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