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枪支罪既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处罚是怎样的?

律师回答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洗钱罪既遂如何处罚

(一)没收实施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二)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三)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重婚罪既遂如何处罚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介绍贿赂罪既遂如何处罚?

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本条第2款规定,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对介绍贿赂人自首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介绍贿赂人作为行贿、受贿双方之间牵线搭桥的人对整个贿赂犯罪的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犯罪行为,实际上也是检举、揭发了行贿、受贿双方的犯罪行为,对于司法机关收集证据查明贿赂犯罪事实,惩处贿赂犯罪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惩罚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窝藏毒赃罪既遂如何处罚

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犯前两款罪,事先通谋的,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隐瞒毒赃罪既遂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隐瞒毒赃罪既遂最高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聚众哄抢罪既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处罚情况

聚众哄抢罪既遂的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对数额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抢夺枪支罪如何处罚?

我国《刑法》对抢夺枪支罪的处罚规定如下: 1、犯罪且危害公共安全,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聚众哄抢罪既遂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聚众哄抢罪既遂的处罚是,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有数额巨大等特别严重情节的,则处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抢劫罪的内容是什么?

律师分析: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抢劫罪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解析: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抢劫罪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解析: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抢劫罪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抢劫罪的内容: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法定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盗窃枪支罪如何处罚?

律师分析: 依照本条之规定,犯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危险物质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盗...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盗窃枪支罪如何处罚

依照本条之规定,犯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危险物质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盗窃枪支罪的规定与处罚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犯罪行为的处罚标准,根据数量和情节的不同,刑期可在3年至10年之间,情节严重者可处10年以上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形包括:数量达到最低标准的五倍以上、盗窃、抢夺军用枪支、手榴弹、爆炸装...查看全文

爆炸罪既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如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爆炸罪既遂的处罚及认定标准:危害公共安全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爆炸行为可通过积极作为或不作为方式构成犯罪,对象可...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逃离部队罪既遂怎么样处罚

《刑法》对逃离部队罪的处罚进行了规定,犯罪行为分为战时和非战时。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将被追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将被追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责任。军人必须严格遵守兵役法规,不得私自逃离部队,否则构成...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非法出借枪支罪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非法出借枪支罪的处罚如下: 1、非法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查看全文

绑架罪既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如何定罪?

绑架罪的法律规定包括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承担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刑事责任。情节较轻者将被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金。对于绑架导致重伤或死亡的情况,罪犯将面临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此外,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婴幼儿绑架...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偷窃罪既遂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对盗窃罪既遂处罚如下: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包庇罪既遂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包庇罪既遂这样处罚:_x000D_ 1、行为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_x000D_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_x000D_ ...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绑架罪既遂如何处罚?

法律解析: 法律规定绑架罪会被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且要承担罚金以及没收财产的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被绑架人被打成重伤或死亡的,绑架罪罪犯将会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当然以...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放火罪既遂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放火罪既遂的处罚:_x000D_ 1、如果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_x000D_ 2、如果是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绑架罪既遂如何处罚?

法律规定绑架罪会被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且要承担罚金以及没收财产的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被绑架人被打成重伤或死亡的,绑架罪罪犯将会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当然以勒索财物为目...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洗钱罪既遂如何处罚?

律师分析: 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