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诈骗400万被判多少年?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讲述了诈骗罪的相关规定以及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诈骗罪是指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具有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等构成要件。而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主要表现在侵犯的客体不同、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犯罪主体不尽相同以及本罪与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等方面。
一般诈骗400万会判十年以上,若涉及其他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无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诈骗金额达到4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按照刑法的规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但是诈骗良心数额在各个省市有相应规定的,按照所在省市的规定执行。所制定的数额,需要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一、诈骗罪的鉴别标准是怎样的
1、实施诈骗行为,符合以下构成要件的,就可以认定为诈骗罪: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犯罪主体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从本质上看,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具体的诈骗犯罪,其与诈骗罪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的客体不同。
(1)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
(2)合同诈骗罪既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犯合同行为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
(1)诈骗罪可以表现为虚构任何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骗取财物;
(2)合同诈骗罪只是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因而欺诈手段有特定范围的特殊性。
3、犯罪主体不尽相同。
(1)诈骗罪限于自然人主体;
(2)本罪主体包括单位,且是任何单位。
4、本罪与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应当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延伸阅读
结语: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犯罪,涉及公私财物所有权,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且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其与诈骗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侵犯的客体、犯罪客观方面表现、犯罪主体以及本罪与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等方面。根据法律规定,诈骗金额达到4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但是诈骗良心数额在各个省市有相应规定的,需要按照所在省市的规定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诈骗400万一般判多少年

诈骗10万一般判多少年? 关于诈骗10万一般判多少年?的法律问题 一、诈骗10万一般判多少年? 1、诈骗十万元能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查看全文

诈骗400万被判了多少年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分子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时,将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量刑主要取决于诈骗财物的价值多少,在司法实务中,一般个人诈骗数额达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的,可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标准,四百万显然满足该标准,将依法判处十年以...查看全文

一般诈骗400万会被判多久?

诈骗400万一般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诈骗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犯罪主体必须是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查看全文

诈骗400万一般判多久

诈骗400万一般判处十年以上。      1、诈骗400万一般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nbs...查看全文

诈骗35万一般被判多少年?

诈骗35万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查看全文

诈骗400多万,最多判多少年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查看全文

诈骗400万自首判多少年

法律解析: 诈骗400万自首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查看全文

诈骗400万自首判多少年

法律分析:诈骗400万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查看全文

诈骗400万自首判多少年

法律分析:诈骗400万自首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400万判多少年

法律解析: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查看全文

诈骗400万可判刑多少年?

诈骗数额超过四百万属于特别巨大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此外,诈骗罪并不仅限...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400万判多少年

法律分析: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查看全文

一般诈骗100万会被判多少年?

诈骗罪从犯应从轻处罚,根据被骗金额的不同可划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特别严重情节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其应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一般百万诈骗会被判多少年?

诈骗一百万以上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根据最高法院、最高检解释,三千至一万、三万至十万、五十万以上分别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根据刑法第266条,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查看全文

一般30万诈骗犯被判多少年?

诈骗金额在30万以上将被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相关规定,诈骗金额在3千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将分别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查看全文

一般诈骗40万会被判多少年?

根据法律规定,诈骗40万一般属于数额巨大的诈骗罪,可能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然而,具体判决还需根据当地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来确定。不同地区的高级法院和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共同研究并确定执行的具体...查看全文

诈骗50万一般会被判多少年?

本文讲述了诈骗50万元人民币的犯罪行为将会被判处超过10年的有期徒刑,并给出了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它严重情节的量刑标准。诈骗金额达到50万元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会受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和罚款或没收财产的刑罚。此外,如果诈骗...查看全文

诈骗400万自首要判多少年

法律分析:诈骗400万自首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400万判刑多少年?

法律解析: 合同诈骗400万元,属数额特别巨大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个案,除了数额外,还要结合案件的其他量刑情节,才能最终确定最后的刑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查看全文

诈骗400万能判多少年的刑?

根据一般法律规定,行为人诈骗400万的情况下,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判决,并可能被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的处罚。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超过50万元应被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而行为人所诈骗的财物数额已达到该标准。...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薛金霞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8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