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罪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吓人致死的法律责任取决于吓人者是否知道可能致死、主观目的和过失程度。明知会致死且故意者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明知会致死但未阻止者也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明知会致死但认为不会致死,结果致死者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不知会致死者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意外事件,不承担法律责任。根据刑法233条,过失致人死亡者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较轻情节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的人胆子很小的,也经不起惊吓,特别是有心脏病的人更是如此,那要是把人吓死犯法吗?
要看具体的情况,首先要看吓人的那个人知道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能把人吓死,如果明知道那个人有心脏病,还故意去吓,就有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要看吓人的那个人的主观目的,如果是明知道会吓死,就是要吓死他,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明知道会吓死,放任了这种结果可能的发生,也是故意杀人罪,是间接故意。如果明知道会吓死,但是认为不会吓死,结果吓死了,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不知道会吓死,可能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能是意外事件,不承担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延伸阅读
谋杀罪的法律界定与社会道德观念的冲突
谋杀罪的法律界定与社会道德观念的冲突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议题。在法律上,谋杀罪被定义为故意行为导致他人死亡,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需要受到法律制裁。然而,社会道德观念却可能对此产生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法律界定谋杀罪是为了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确保人们的生命权利得到尊重。法律的存在和执行对于维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将谋杀罪列为犯罪行为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社会道德观念可能认为,人们应当尊重生命并遵循道德准则,而不需要法律的干预。一些人可能主张,谋杀罪的法律界定过于严格,不考虑特殊情况或动机,导致对犯罪者的惩罚过重。
因此,谋杀罪的法律界定与社会道德观念之间存在着冲突。法律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而道德观念则注重个体的良知和道德判断。解决这种冲突需要平衡法律的公正性和社会道德的尊重,以确保公众对法律的认可和遵守。
结语:在法律界定谋杀罪与社会道德观念之间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平衡法律公正与道德尊重至关重要。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而社会道德观念强调个体的良知和道德判断。解决这种冲突需要考虑特殊情况和动机,确保法律制裁的公正性。同时,普及法律知识与道德教育也有助于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以保护每个人的生命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购买刀具进行杀人预谋是否属于犯罪?

买刀预谋杀人不算犯罪,但算犯罪预备;实施了犯罪行为可以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还没有着手实施杀人行为可能构成犯罪预备;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 买刀预谋杀人属于犯罪预备,实施了犯罪行...查看全文

雇凶杀人未遂,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雇凶杀人是故意杀人罪的一种表现形式,雇凶人与行凶人都是故意杀人罪的主体,只要实施了杀人行为,无论是既遂还是未遂但情节极其恶劣,法院将依法判处死刑。...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属于行为犯

对的,故意杀人罪的成立要件是有杀人得故意并且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如果在犯罪准备阶段被制止或者主动停止该行为,则为故意杀人未遂或故意杀人中止,因此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属于行为犯罪吗?

法律解析: 故意杀人罪不属于行为犯罪,故意杀人罪属于结果犯。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以故意杀人罪为例,行为人对被害人着手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属于行为犯罪嘛?

律师解答: 故意杀人罪不属于行为犯罪,故意杀人罪属于结果犯。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以故意杀人罪为例,行为人对被害人着手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属于行为犯罪吗?

法律解析: 故意杀人罪不属于行为犯罪,故意杀人罪属于结果犯。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以故意杀人罪为例,行为人对被害人着手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属于行为犯罪吗?

律师分析: 故意杀人罪不属于行为犯罪,故意杀人罪属于结果犯。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以故意杀人罪为例,行为人对被害人着手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属于行为犯罪吗

一、故意杀人罪属于行为犯罪吗      1、故意杀人罪不属于行为犯罪,故意杀人罪属于结果犯。  ...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被威胁犯罪是否是共同犯罪,若当事人受胁迫行为属胁从犯,与胁迫人形成共同犯罪,胁迫犯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胁从犯需满足主观上不愿意但实际参与共同犯罪,且行为消极,不具主动性。不构成胁从犯的情形包括: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行为、被迫变主动实施...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了犯罪中止的概念和处理方式。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免除处罚;对于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但中止行为本身并非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中止不一定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若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则免除处罚;若造成损害,则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必须符合以下特征: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且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查看全文

雇凶杀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教唆犯罪?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雇凶杀人的行为人并不属于教唆犯,雇凶杀人的雇凶者是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是杀人行为的组织者。 雇凶杀人是共同犯罪吗 雇凶杀人,属共同犯罪,雇凶的人和被雇的人都是主犯,其社会危害性相同。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查看全文

放火罪是否属于行为犯罪行?

我国刑法规定放火罪是一种典型的危险犯,只要行为人进行了危险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可以构成犯罪。放火行为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查看全文

包庇罪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包庇罪是一种刑事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包庇罪指的是故意帮助犯罪的人逃匿或提供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包庇的对象可以是已决犯或未决犯。然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的原则,在经过法院合法审判并宣告判决之前,不能将任何人作为有罪的人对待。因此,将判...查看全文

盗窃罪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盗窃数额不大,及时返还赃款并得到对方谅解,可能会被单处罚金,不会判刑。而对于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情况,法律规定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查看全文

诽谤罪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诽谤他人可能构成犯罪,但必须具备“情节严重”条件。一般的诽谤行为,不会以诽谤罪论处刑罚,但可受治安处罚。诽谤罪的认定需满足虚构内容、损害名誉、情节严重等条件。依据《刑法》第246条,暴力或捏造事实公然侮辱他人并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查看全文

伪证罪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伪证罪是一种行为犯,指行为人在刑事诉讼中提供虚假证据、记录或翻译,无论司法机关是否误判,都构成伪证罪。该罪行严重危害司法秩序和当事人权益,因此国内外都有严格规定。...查看全文

重婚罪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重婚罪是一种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结婚,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决水罪是否属于行为犯罪?

是行为犯。本罪的犯罪构成。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侵害的客体为社会公共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决除防水蓄水设施,让水泛滥于流域之外,危及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只要发生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即构成本罪。 决水罪...查看全文

预备行为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预备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然而,对于预备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犯罪形态分为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