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诈骗罪指控?

律师回答
摘要:诈骗罪量刑标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通过发送虚假信息、诈骗救灾、赈灾募捐、针对弱势群体、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从重处罚;诈骗数额接近巨大标准、属于集团首要分子的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诈骗金额180万元属于特别巨大,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诈骗罪都是要坐牢的,诈骗的量刑标准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相关法律所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规定从重处罚:
(1)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相关法律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2、诈骗金额180万元,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可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延伸阅读
避免落入诈骗陷阱的关键策略
避免落入诈骗陷阱的关键策略是确保保持警惕和谨慎。首先,要时刻保持对不寻常或可疑情况的敏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或要求。其次,要学会验证信息的真实性,例如通过双重确认身份、查证相关机构的合法性等。此外,不要轻易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包括银行账户、社交媒体账号等,同时要定期更新密码并使用强密码。另外,要警惕网络诈骗,避免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来路不明的文件。最后,如果怀疑自己可能受到诈骗,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并与银行或相关机构联系以保护自己的权益。通过遵循这些关键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结语:保持警惕和谨慎是避免诈骗的关键。不轻易相信陌生人,验证信息真实性,保护个人敏感信息,警惕网络诈骗。如遇可疑情况,及时报案并与相关机构联系。通过这些策略,我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讨如何避免诈骗罪指控

诈骗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客体要求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排除贷款。客观要求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并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后处分财产。主体要求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求是直接故意并有非法占有财物的...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因诈骗罪入狱?

诈骗罪只要在监狱服刑过程中,积极表现,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适用减刑。 醉酒驾驶怎么做才能不坐牢 醉酒驾驶不能免除刑事责任承担,若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查看全文

辩护人如何避免妨害作证罪的指控?

本文主旨是关于犯罪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主观方面等方面的综合分析,阐述了一种刑事案件中的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反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行为构成的犯罪行为。...查看全文

孕妇如何应对诈骗罪指控?

孕妇犯罪一般可判缓刑,我国法律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有特殊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可取保候审、暂予监外执行等特殊待遇。此外,刑法明确审判时怀孕妇女不适用死刑,执行死刑时发现怀孕需停止执行并报请最高法院改判。这些规定体现了...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如何避免?

网络诈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避免:1、不要把个人敏感照片、数据上传到云端;2、尽可能不要再网站上以全部明文方式公开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等信息;3、进行网银、支付宝操作时,要确保使用安全的浏...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地磅诈骗罪判刑?

诈骗罪在起刑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数额,若未达到规定数额,则无法构成诈骗罪,不会受到刑罚。在监狱服刑期间,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减刑只...查看全文

诈骗犯如何在中国避免经济诈骗罪?

法律上没有“经济诈骗罪”的说法,我国现行法律上所讲的经济诈骗主要分一般诈骗、合同诈骗和金融诈骗,经济诈骗罪量刑标准一般就是指诈骗的量刑标准。构成诈骗罪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根据诈骗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查看全文

合伙企业如何避免诈骗?

合伙生意属于诈骗的判断标准是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财物。根据法律规定,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查看全文

该如何避免信用卡诈骗

1、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现在有不少网站或是商家搞活动,会要顾客留下一些相关的资料,在此提醒大家,除非是正规的、可信度非常高的网站或商家,否则最好不要留下自己的私人信息。2、随时更改密码。密码是一把锁,能够有效保护自己...查看全文

单位如何避免集资诈骗?

单位犯集资诈骗罪的法律规定:单位判罚金,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判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单位犯其他相关罪的:单位判罚金,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查看全文

诈骗70万如何避免缓刑?

根据最高院对诈骗罪司法解释的规定,诈骗七十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判刑标准是十年以上,因此七十万的判刑应该不会少于十二年,如果有自首情节但没有退赃,则判刑可能不会少于十年。根据《刑法》,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判刑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查看全文

个人如何避免成为诈骗罪受害者?

个人构成诈骗罪的标准是财物达到三千元以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根据数额不同,诈骗罪的刑罚也不同;对于网络诈骗,被骗者应向公安部门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查看全文

投资诈骗如何处理如何避免发生投资诈骗

遭遇投资诈骗应该报警处理。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的规定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查看全文

骗贷罪与贷款诈骗罪:如何判断及避免风险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区别:前者是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后者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根据《刑法》规定,贷款诈骗罪的情形包括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合同、证明文件、...查看全文

取得取保候审后,如何避免再次受到指控?

醉驾取保候审后,一般不免诉,可能被判刑。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除非情节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特赦免罪、未告诉或撤回告诉、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或其他法律规定免责,否则需按判决刑期服刑。...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被欺骗?

选择信誉好的房屋中介机构,实地考察房屋环境。了解租房方式,签约时核实房产证和身份证信息。重要的是确认中介与原房东签署了“房屋租赁代理合同”,避免房屋被转租导致合同无效。注意定金与订金的区别,违约责任不同。...查看全文

人们应该如何避免网络诈骗

避免网络诈骗的方法如下:1、给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应该是一种习惯;2、在进行网银、支付宝操作时,要保证使用安全的浏览器,登录正确的网址;3、网上购物,要选择正规、大型的电商。设...查看全文

借款人如何避免签发诈骗借条?

被骗写的借条通常属于经济纠纷,不构成诈骗行为。借条有效的条件是行为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法违规,有出借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欺诈行为。无效的借条包括用于非法活动、违背...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网络被骗?

网络被骗钱后,应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嫌疑人后,应立案侦查;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应追缴或责令退赔,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返还,违禁品和犯罪所用财物应予没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嫌疑...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在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情况下,受欺诈方可以请求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