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报警能起到什么作用?

律师回答
摘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职务侵占罪可以进行公诉或自诉,可以报警处理也可以在法院起诉。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报案或举报犯罪事实,职务侵占罪可以进行公诉或自诉。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报案或举报犯罪事实,职务侵占罪可以报警处理或在法院起诉。
如果构成了职务侵占罪是可以报警处理的,一般情况下职务侵占罪既可以进行公诉,也可以进行自诉,所以是可以公安局报警,也可以在法院起诉的。
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2、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一百一十条【立案的材料来源】【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和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职务侵占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量刑
犯本罪的,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
1、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也有权向相关机关报案或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应当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并根据情况移送主管机关处理。犯罪人如自首,适用相应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量刑会根据不同情形和职务侵占数额等因素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修订后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的通知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报警能起到什么作用?

虚假报警行为的处理:根据治安管理条例,根据后果和认罪态度,进行警告、批评教育,罚款拘留15日以下。故意谎报警情、严重后果者将从重处理,构成犯罪者将承担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报警有用吗

法律分析:职务侵占报警有用。如果是刑事犯罪行为,公安机关一般会将其立为刑事案件,如果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案件,一般会将其立为治安案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能报警吗?

法律分析:职务侵占罪可以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会对其他人员将报案人的身份信息保密。法...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能报警吗?

法律分析: 职务侵占罪可以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会对其他人员将报案人的身份信息保密。 法律依据: 《刑事诉...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报警有没有用

法律分析:职务侵占报警是有用的,因为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法律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报警有没有用

法律分析:职务侵占报警是有用的,因为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法律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报警有没有用

法律解析: 职务侵占报警是有用的,因为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法律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报警有没有用?

律师分析: 职务侵占报警是有用的,因为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法律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怎么报警才能立案

法律分析: 职务侵占报警达到立案的条件,就是侵占的数额达到2000元以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七十一条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严重扰乱军事禁区秩序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还清还能报警吗

法律分析:职务侵占还清还能报警。职务侵占即使还清也仍然构成犯罪,仍然可以去公安机关报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报警需要什么材料

发现自己的同事或上司在利用职务做侵占公司财产、损坏公司利益的事情,为了公平和正义以及保护公司的权益,应该要及时报案。但报案是需要准备证据,没有证据盲目去报案别人也不会相信你。那么,职务侵占报案材料需要准备什么? 职务侵占报案材料需...查看全文

买到假货报警能起到什么作用?

古玩买到假货可报警处理,涉嫌诈骗可起诉要求返还货款。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巨大的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诈骗罪认定条件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可以报警吗

法律解析: 可以报警。1、无论任何犯罪,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就应当立案侦查。是否具有犯罪证据,是侦查过程中需要查明的问题,不是立案的标准。2、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是指经报案或者调查,发现某种事实的发生,可能构成犯罪,应...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可以报警吗?

律师分析: 可以报警。1、无论任何犯罪,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就应当立案侦查。是否具有犯罪证据,是侦查过程中需要查明的问题,不是立案的标准。2、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是指经报案或者调查,发现某种事实的发生,可能构成犯罪,应...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可以报警吗?

法律解析: 可以报警。1、无论任何犯罪,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就应当立案侦查。是否具有犯罪证据,是侦查过程中需要查明的问题,不是立案的标准。2、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是指经报案或者调查,发现某种事实的发生,可能构成犯罪,应...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可以报警吗

法律解析: 可以报警。1、无论任何犯罪,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就应当立案侦查。是否具有犯罪证据,是侦查过程中需要查明的问题,不是立案的标准。2、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是指经报案或者调查,发现某种事实的发生,可能构成犯罪,应...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可以报警吗?

法律解析: 可以报警。1、无论任何犯罪,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就应当立案侦查。是否具有犯罪证据,是侦查过程中需要查明的问题,不是立案的标准。2、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是指经报案或者调查,发现某种事实的发生,可能构成犯罪,应...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可以报警嘛?

律师解答: 可以报警。1、无论任何犯罪,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就应当立案侦查。是否具有犯罪证据,是侦查过程中需要查明的问题,不是立案的标准。2、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是指经报案或者调查,发现某种事实的发生,可能构成犯罪,应...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名誉侵权报警?报警能起到作用吗?

报警对于名誉侵权是有用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会受到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规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可能会被拘留或罚款,甚至构成诽谤罪。赔偿金额的确定取决于侵害情节、受害人的谅解程度和加害人的认错态度。...查看全文

被骗1000元,报警能起到什么作用?

网上被骗1千可以报警追回吗?建议及时报警,收集转账记录和证据,配合警方调查。如果有对方银行账号,可询问办案民警是否能止付冻结。可以咨询办案民警拿立案决定书证明被诈骗,与银行或平台协商还款周期和利息。被追回的可能性取决于案件侦破情况...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周燕平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10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