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脏物,及时退还了!派出所打电话叫去询问会怎么样

律师回答
摘要:销赃罪已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要求明知所窝藏、转移、收购或代销的物品为犯罪所得的赃物。明知要求较高,但可通过客观情况推定。根据最高法院解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或具有情节严重的情形,将被定罪处罚。
不知情的情况下销赃是不构成犯罪的。“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或者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刑事立案,量刑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1)销赃罪要求有主观上的故意,明知被处理的物品为赃物2)“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构成窝赃、销赃罪要明知所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物品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对于事实上窝藏、转移、收购或者销售了赃物。3)在实践中,肯定对明知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当然,口供只是作为定案的证据之一而不是唯一证据,如果当事人自己说不明知,但是通过客观情况能综合反映应该知道也有可能构成此罪,如:处理该物品的时候,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或者根本不在明面上售卖等等很多异常情况都有可能有明知方面的推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第三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延伸阅读
结语:销赃罪已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对于明知所处理的物品为赃物的行为,将受到刑事追究。在实践中,虽然对明知的要求较高,但通过客观情况能综合反映应该知道也可能构成此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若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达到一定标准,将定罪处罚。对于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超过十万元或次数达到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情况,将被认定为情节严重。这些规定将有助于打击窝赃、销赃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六条 经营者销售进口商品、收购出口商品,应当遵守本章的有关规定,维护国内市场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第十九条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派出所打电话叫我去核实情况?

律师分析: 派出所了解情况是因为他们自身职责所在,主要分为以下情况: 1、如果作为嫌疑人的话,好好配合,不然可以强制传唤去;经过核实的话,一般根据事情的严重情况,问题可以确定,都是依法办事,这个可以放心。 2、如果作为受害者和证人...查看全文

派出所打电话叫我去核实情况

律师分析:派出所了解情况是因为他们自身职责所在,主要分为以下情况:1、如果作为嫌疑人的话,好好配合,不然可以强制传唤去;经过核实的话,一般根据事情的严重情况,问题可以确定,都是依法办事,这个可以放心。2、如...查看全文

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脏货怎么办?

律师分析: 1.在法律上不知情的定义还包括应当知道的情形,比如你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到了赃物,在法律上是推定为你应该知道,这种情形就不属于不知情2.如果是完全的不知情的情况,你作为善意的第三人对该赃物享有所有权,可以对抗原物所...查看全文

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脏货怎么办

法律分析:1.在法律上不知情的定义还包括应当知道的情形,比如你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到了赃物,在法律上是推定为你应该知道,这种情形就不属于不知情2.如果是完全的不知情的情况,你作为善意的第三人对该赃物享有所有权,可以对抗...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派出所打电话询问外出情况?

律师分析: 派出所打电话传唤拘留如果不去,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拘留的,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被拘留人对公安机关的处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抗拒执行的,可以...查看全文

派出所打电话叫去说明情况,可以不去吗?

报警后去派出所配合调查是必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五条,警察可以询问被侵害人或其他证人,必要时可以通知其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如果警察打电话叫你去派出所且无正当理由,不可拒绝。录口供是为了记录案情,不去配合做...查看全文

派出所打电话让去了解情况可以不去吗?

公安机关要求配合是公民的义务,但鉴于诈骗电话泛滥,先核实是否真实,再决定是否前往。若不配合,公安机关可能会登门警告并要求配合。如核实是真实公安机关电话,最好前往,将自己知道的情况告知公安人员,以免麻烦。...查看全文

派出所打电话叫去采血是哪些情况?

派出所抽血实为血液采集,录入信息库进行DNA比对,以确定犯罪嫌疑人。同时进行血液检查,筛查传染病等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单独关押。建立DNA库。...查看全文

派出所半夜打电话向我询问情况

法律分析:派出所了解情况是因为他们自身职责所在,主要分为以下情况1、如果作为嫌疑人的话,好好配合,不然可以强制传唤去;经过核实的话一般根据事情的严重情况,问题可以确定,一般会依法办事,这个可以放心。2、如果...查看全文

派出所半夜打电话向我询问情况?

律师分析: 派出所了解情况是因为他们自身职责所在,主要分为以下情况 1、如果作为嫌疑人的话,好好配合,不然可以强制传唤去;经过核实的话一般根据事情的严重情况,问题可以确定,一般会依法办事,这个可以放心。 2、如果作为受害者和证人的...查看全文

网赌派出所打电话了解情况?

律师分析: 派出所了解情况是因为他们自身职责所在,主要分为以下情况: 1、如果作为嫌疑人的话,好好配合,不然可以强制传唤去;经过核实的话一般根据事情的严重情况,问题可以确定,一般会依法办事,这个可以放心。 2、如果作为受害者和证人...查看全文

网赌派出所打电话了解情况

律师分析:派出所了解情况是因为他们自身职责所在,主要分为以下情况:1、如果作为嫌疑人的话,好好配合,不然可以强制传唤去;经过核实的话一般根据事情的严重情况,问题可以确定,一般会依法办事,这个可以放心。2、如...查看全文

派出所会打电话给个人了解情况吗?

律师分析: 公安局会给私人打电话,可能会讯问或者询问、传唤当事人1、刑事传唤的对象是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传唤后必须使用讯问笔录、而不能使用询问笔录。对证人或不明确是犯罪嫌疑人的不能适用刑事传唤。2、刑事传唤不能异地进行。...查看全文

派出所会打电话给个人了解情况嘛?

律师解答: 公安局会给私人打电话,可能会讯问或者询问、传唤当事人1、刑事传唤的对象是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传唤后必须使用讯问笔录、而不能使用询问笔录。对证人或不明确是犯罪嫌疑人的不能适用刑事传唤。2、刑事传唤不能异地进行。...查看全文

派出所打电话说配合了解情况,可以不去吗?

律师分析: 派出所打电话传唤拘留如果不去,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拘留的,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被拘留人对公安机关的处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抗拒执行的,可以...查看全文

派出所打电话说配合了解情况,可以不去嘛?

律师解答: 派出所打电话传唤拘留如果不去,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拘留的,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被拘留人对公安机关的处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抗拒执行的,可以...查看全文

这样的,在派出所下班的情况下,我可以打电话过去咨询案情的进展吗吗?

被公安机关传唤或拘留时,应积极配合调查,主动反映情况。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复杂案件可延长至14天,严重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7天。侦查人员可对嫌疑人及相关地点进行搜查,以收集证据。如对公安办案不满,可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并请求赔偿...查看全文

派出所打电话叫去配合调查,不去会怎么样?

法律分析:协助调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法律是有规定的,刑事诉讼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相关的程序规定都是有提到的,但是没有强制性,也就是说你不去要说明理由。根据相关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派出所打电话叫去配合调查,不去会怎么样?

      肯定是要去的,积极配合公安办案。你也不要过分害怕,可能你涉及到哪个案件,可能是证人,受害者、或者是犯罪嫌疑人,公安需要问讯,做笔录。&...查看全文

派出所打电话叫去配合调查,不去会怎么样?

法律分析:协助调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法律是有规定的,刑事诉讼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相关的程序规定都是有提到的,但是没有强制性,也就是说你不去要说明理由。根据相关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