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毒犯罪的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摘要:贩卖毒品将受到刑事追究,根据毒品数量的不同,量刑也有所差异。少量毒品贩卖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而大量贩卖毒品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对于贩卖毒品集团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贩卖毒品、暴力抗拒检查等严重情节的犯罪行为,将面临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处罚,并且财产将被没收。单位贩卖毒品也将受到罚金处罚。对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行为将从重处罚,多次贩卖毒品将累计计算。
贩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具体量刑为:
(1)贩卖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贩卖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贩卖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或者是贩卖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武装掩护贩卖毒品的,或者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或者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只要符合一种情形,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贩卖毒品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如果是单位的,除了相关人员会受到上述处罚,也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对多次贩卖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延伸阅读
贩毒犯罪的刑事责任与法律制裁
贩毒犯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根据法律规定,从事贩毒活动的个人将承担刑事责任并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刑事责任包括刑罚和其他法律后果。对于贩毒犯罪者来说,刑罚可能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具体取决于犯罪的严重性、数量和情节。此外,贩毒犯罪者还可能面临罚款、没收财产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等法律后果。这些法律制裁旨在惩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全,并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通过对贩毒犯罪的刑事责任与法律制裁,我们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语:贩毒犯罪,无论数量多少,都将受到刑事追究和严厉处罚。刑罚根据毒品数量和情节的不同而定。贩卖少量毒品者将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数量较大者将被判处长期徒刑和罚金;而贩卖大量毒品、组织贩毒、以暴力抗拒执法或参与国际贩毒等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贩毒犯罪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单位,单位将面临罚金。同时,对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贩毒或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行为将从重处罚。多次贩毒将累计计算毒品数量。这些法律制裁旨在惩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并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贩毒罪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无论数量多少,都会受到刑事处罚。若出现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情形,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查看全文

吸毒犯罪的法律后果

吸毒行为在中国是违法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相关规定,吸毒者将面临拘留和强制戒毒。对于吸毒成瘾者,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其中前3-6个月在公安机关的场所执行,之后转至司法行政部门的场所继续执行。没有具备条件的地区,执行时间...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的法律后果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主要情形和相应处罚,包括一次容留多人吸毒、二年内多次容留他人吸毒、曾因容留他人吸毒受过行政处罚、容留未成年人吸毒、以牟利为目的容留他人吸毒、容留他人吸毒造成严重后果等,均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贩毒的法律后果是哪些

无论数量多少,贩卖毒品必须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以刑罚。贩卖毒品的情形包括:贩卖大量毒品、首要分子、武装掩护、抗拒检查、参与国际贩毒活动等,处以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贩毒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毒品贩卖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判刑,且鸦片超200克、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超10克或其他数量较大者,判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且要没收财产。其他毒品数量较大者,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罚款。...查看全文

贩毒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贩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查看全文

贩毒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贩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查看全文

贩毒法律后果有哪些

贩毒的法律后果如下:一、销售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销售鸦片20...查看全文

贩毒的法律后果会是什么

法律分析: 贩毒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查看全文

贩毒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呢

毒品贩卖者应该受到刑事处罚,根据数量和情节不同处以不同刑罚,最高可判死刑并没收财产。贩卖鸦片等大量毒品的、组织贩卖的、使用暴力抗拒检查的等情节严重者,处以更严厉的刑罚。少量毒品的贩卖者处以轻刑,但情节严重者也会受到较重处罚。...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的法律后果如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了贩毒判刑的具体内容,包括不同数量毒品的刑罚和没收财产,以及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不同情形的刑罚。单位犯罪和利用未成年人犯罪将被从重处罚。多次犯罪将计算毒品数量。...查看全文

贩卖毒品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贩卖毒品的法律后果有如下内容: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查看全文

境外贩毒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中国国籍的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可分为两种:一般情况下,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且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或军人身份时,应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所犯罪行的最高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不予追究。对于...查看全文

贩毒的法律后果具体是什么

贩毒的法律后果:数量大的毒品贩卖将面临严重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同时财产也会被没收;数量较大的毒品贩卖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和罚金。...查看全文

吸毒犯罪及其法律后果

吸毒行为不构成犯罪,可能面临十五天拘留,警方可强制戒毒。容留他人吸毒需判刑,最高三年有期徒刑。非法持有毒品,少则行政拘留,重则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及其法律后果

涉毒犯罪包括走私贩毒、非法持有毒品和引诱他人吸毒等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走私贩毒者无论数量多少,都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非法持有毒品的刑罚根据数量的大小而定,情节严重者将处以有期徒刑和罚金。引诱他人吸...查看全文

贩毒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刑事责任及处罚,其中重点是对贩卖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其他毒品数量大的犯罪行为予以严厉的刑罚,并没收财产;对贩卖数量较大的毒品也有相应刑...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贩毒的法律后果严重,无论数量多少,都会受到刑事处罚。贩卖毒品超过一定数量或者属于特定情形的,将面临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且财产将被没收。这些特定情形包括:贩卖大量鸦片、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是贩毒集团的首要分子;...查看全文

犯罪的法律后果

犯罪的后果有哪些 一般来说,犯了罪就有相应的刑事责任,受到刑事处罚,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有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但是我国刑法也有人性化的规定,不是所有犯罪...查看全文

吸毒罪行的法律后果

吸毒无论其次数多少,都不涉及刑事犯罪判刑,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会受到治安拘留或罚款。吸毒行为包括非法持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少量毒品和向他人提供毒品。吸食、注射毒品会受到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和罚款。而吸毒被抓进看守...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宝海霞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专职律师拆迁安置、拆迁安置

已服务13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