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程序法律规定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征收土地程序的主旨是介绍征地的批准程序和实施程序。批准程序包括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征收土地方案的拟订和批准。实施程序包括发布征地公告、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和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和土地交付。
征收土地程序:
征地的程序分前后衔接的两大块,即征地的批准程序和征地的实施程序。
(一)征地的批准程序(以大型建设项目为例)
1、建设项目依法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
2、建设单位向市、县政府地政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
3、市、县政府地政部门审查后拟订征收土地等方案。
4、经市、县政府同意后逐级上报。
5、征收土地等方案依法由国务院或者省政府批准。
(二)征地的实施程序
1、发布征地公告
(1)发布机关:
市县政府。
(2)发布范围:
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
(3)公告内容:
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收土地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
(4)发布后果:
公告发布后抢栽、抢种的农作物或抢建的建筑物不列入补偿范围。
2、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1)登记机关:
征地公告指定的政府地政部门。
(2)登记申请人: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
(3)登记期限:
征地公告规定的期限。
(4)登记所需材料:
土地权属证书证书、地上附着物产权证明等文件。
(5)不办理登记的后果:
列入补偿范围。
3、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1)拟订机关:
市、县政府地政部门会同有关单位。
(2)拟订根据:
土地登记资料、现场勘测结结果、经核对的征地补偿登记情况、法律法规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
(3)方案内容: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等事项。
(4)方案公告:
市、县政府地政部门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公告方案,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5)报批:
由市、县政府地政部门报市、县政府批准。
4、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确定和批准机关:
市、县政府(并报省政府地政部门备案)。
5、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1)组织实施机关:
县级以上政府地政部门。
(2)费用支付:
在方案之日起3个月内侠客支付给被征地的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支付费用的,被征地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交土地。
6、土地交付
被征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的期限交付土地。
延伸阅读
结语:征地程序分为批准程序和实施程序。批准程序包括项目批准、申请审查、方案拟订和上报审批等步骤。实施程序包括发布征地公告、登记补偿申请、拟订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方案并听取意见、批准方案、实施并支付补偿费用,最后完成土地交付。这一系列程序确保征地合法、公正和有序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划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管理全国房地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土地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直辖市的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使前款规定的权限,由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 第二十八条 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价入股,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土地征收程序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土地征收程序法律规定有:发布拟征地通告,组织听证;进行地籍调查,登记确认地上附着物;拟定一书四方案,发布征地公告;拟定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征地补偿登记;根据群众意见修改补偿安置方案,落实征地补偿。法...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程序在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征收土地程序:征地的程序分前后衔接的两大块,即征地的批准程序和征地的实施程序。(一)征地的批准程序(以大型建设项目为例)1、建设项目依法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2、建设单位向市、县政府地政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3、市、县政府地政部门...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程序规定

土地征收的法定程序分前后衔接的两大块,即征地的批准程序和征地的实施程序。(一)征地的批准程序:1、建设项目依法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2、建设单位向市、县政府地政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查看全文

征收农村土地的法定程序有哪些

法律分析:征收农村土地的法定程序有:发布拟征地通告,征询村民意见、组织听证;进行地籍调查、地上附着物登记确认,拟定“一书四方案”;发布土地征收公告,登记征地补偿、拟定补偿安置方案;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方案、落实资金,征收土...查看全文

合法的土地征收程序有哪些

法律分析:合法的土地征收程序有:发布拟征地通告;征询村民意见,并组织听证;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确认;拟定“一书四方案”并上报审批;征用土地公告;征地补偿登记;拟定补偿安置方案并公告;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方案并公告;落实...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程序的内容和规定有哪些

土地征收的法定程序分前后衔接的两大块,即征地的批准程序和征地的实施程序。 (一)征地的批准程序: 1、建设项目依法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 2、建设单位向市、县政府地政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 3、市、县政府地政部门审查后拟订征收土地...查看全文

征收土地法定程序

法律解析: 1.告知征地情况;2.确认征地调查结果;3.组织征地听证;4.征收土地公告;5.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在征收土地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以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定征地补偿方案、安置补偿方案并予以公告;6.报批征地补偿...查看全文

征收土地法定程序?

律师分析: 1.告知征地情况;2.确认征地调查结果;3.组织征地听证;4.征收土地公告;5.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在征收土地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以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定征地补偿方案、安置补偿方案并予以公告;6.报批征地补偿...查看全文

征收土地法定程序

征收土地法定程序如下:_x000D_ 1、上报至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_x000D_ 2、获得批准后,发布征地公告;_x000D_ 3、听取被征收农民的意见;_x000D_ 4、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_x000D_...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相关法律规定都有哪些

法律分析:《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查看全文

合法征收土地的法律规定有哪一些

法律分析:合法征收土地的法律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征收是指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确实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的决定。...查看全文

集体土地征收的程序有哪些

法律分析:集体土地征收的程序有:提出用地申请、拟定征用土地的方案;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以书面形式公告;根据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登记情况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公告;落实征地补偿、安置资金;交付土地。...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的程序和法律规定是什么?

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使用土地需经批准,不按用途使用或停止使用土地的,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可收回土地使用权;村委会无权收回土地。...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土地征收流程

1、建设项目用地单位向市、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申请;2、市、县国土部门拟订征地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逐级上报;3、征地审核与批复等...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土地征收流程

1、建设项目用地单位向市、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申请;2、市、县国土部门拟订征地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逐级上报;3、征地审核与批复;4、被征地所在人民政府发布征收土地方案的公告;...查看全文

集体土地征收要经过哪些法定程序

法律分析:1、在被征土地发布征地通告。当某村的土地属于被征收的土地范围内,市、县级国土部门就会在村范围内发布征地通告。2、向村民征收意见。市、县级国土部门以及所在地乡镇政府,会向当地的村集体以及...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国防和外交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国防和外交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六条 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永久基本农田; (二)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法律规定

国防和外交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