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供担保后,是否可以撤销担保?

律师回答
摘要:担保合同的撤销与一般担保与连带担保的区别。 担保合同的撤销需经债权人同意,但在主债务无效或存在欺诈等情形下,担保人不承担责任。一般担保责任较轻,担保人可在法院未强制执行前拒绝承担责任;而连带担保责任较重,债权人可要求债务人和担保人共同承担责任。
一、给别人担保后能撤回担保吗
1、第三人给债务人提供债务担保,签订担保合同后,如果经债权人同意的,可以撤回担保。如果债权人不同意就不能撤销。但如果主债务无效或者有骗取担保等情形时,担保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六百八十一条【保证合同定义】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二、一般担保与连带担保有哪些区别
1、连带担保责任更大
一般担保人的担保责任要轻,就是在法院没有对被担保的人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你有权拒绝承担担保责任;而连带担保的担保责任要大,就是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和担保人同时承担责任。
2、是否享有先诉抗辩权不同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就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担保合同的撤销权与债权人的同意密切相关,若债权人同意,担保人可以撤回担保。然而,若主债务无效或存在欺诈等情形,担保人不需承担担保责任。连带担保责任较一般担保责任更大,债权人可要求债务人和担保人共同承担责任。另外,一般保证人可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强制执行前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人则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可被要求承担保证责任。以上为对担保和连带担保的区别的简要说明。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担保人是否可以在借条到期后继续提供担保?

借条到期担保人仍有效,保证期限为借条到期后6个月内。有约定利息但不明确时,法院会根据交易方式、习惯及当地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利息。建议涉及大额借款时委托专业律师代理。借款人应确保利息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查看全文

担保人是否可以撤销担保合同

担保人可以在法定情况下撤销担保合同。可以撤销的情况包括:因为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方使用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背离真实意图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一方通过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陷入困境、缺乏判断能力或不公平情况下签订的...查看全文

担保人是否可以撤销担保合同

担保人可以在法定情况下撤销担保合同。可以撤销的情况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的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订立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围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其他法定情况等。...查看全文

担保人是否可以撤销担保合同

在以下情形中担保人可以撤销担保合同: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第三人以欺诈手段,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且对方知道或应知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查看全文

担保人是否可以撤销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可以在法定情况下被撤销,如:重大误解、胁迫、欺诈、不公平等。担保人有权利撤销合同。...查看全文

担保人是否可以撤销担保合同

法律分析:担保人在法定情形下可以撤销担保合同。可以撤销的情形有:因重大误解所订立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订立的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所订立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围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查看全文

担保人是否可以撤销担保合同

担保人可以撤销担保合同,具体情形包括:因为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一方通过欺诈行为订立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困境、判断力不足、显失公平的情况订立的合同;还有其他法定情形。...查看全文

担保人是否可以为夫妻提供担保?

夫妻双方可以互为担保人,但需遵守相关规定。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三条,机关法人、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一般不能作为保证人。然而,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机关法人可以作为保证人。当事人在...查看全文

公司是否可以提供担保

公司可以担保他人,但需遵守章程规定,并获得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若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则需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查看全文

个人是否可以提供担保

个人担保函的合法性与主合同的有效性密切相关,担保合同可能因担保人资格等因素不合法而无效。保证合同的无效情形包括未经授权、欺诈、胁迫、国际机关未经批准、公益事业单位等与债权人订立合同。此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同意为他人债务提供担...查看全文

担保人是否可以单方面撤销担保?

担保人不能撤销担保。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撤销权只属于债权人,担保人不在其范围内。担保人只有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才具备债权人的地位。因此,担保人不能成为撤销权行使的主体。...查看全文

担保人可以撤销担保吗

担保人不可以撤销担保。我国法律将撤销权的行使主体限定为债权人,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担保人并不属于债权人的范畴。担保人只有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方具备债权人的地位,在此之前,不能说债务人的行为侵害了担保人的债权。因此,担保人不能成为撤...查看全文

担保人可以撤销担保吗

担保人不可以撤销担保。我国法律将撤销权的行使主体限定为债权人,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担保人并不属于债权人的范畴。担保人只有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方具备债权人的地位,在此之前,不能说债务人的行为侵害了担保人的债权。因此,担保人不能成为撤...查看全文

担保人可以撤销担保吗

担保人不可以撤销担保。我国法律将撤销权的行使主体限定为债权人,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担保人并不属于债权人的范畴。担保人只有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方具备债权人的地位,在此之前,不能说债务人的行为侵害了担保人的债权。因此,担保人不能成为撤...查看全文

担保人可以撤销担保吗

担保人不可以撤销担保。我国法律将撤销权的行使主体限定为债权人,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担保人并不属于债权人的范畴。担保人只有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方具备债权人的地位,在此之前,不能说债务人的行为侵害了担保人的债权。因此,担保人不能成为撤...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由个人提供担保

个人是否可以出具担保函及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担保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主合同的有效性。若主合同无效,则担保合同必定无效。而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未经授权订立合同、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行为,以及公益事...查看全文

借款人是否可以提供担保?

借款人的身份并不限于债务人,他们可以同时作为担保人或提供借款的一方。担保人在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需要按照担保合同承担担保责任。借款人只要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就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不会因为是借款合同中的债务人而不能担保。借款人的身份...查看全文

担保合同担保人可以撤销担保吗

法律分析: 担保合同自签订后一般不能撤销,除非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的担保,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查看全文

担保合同担保人可以撤销担保吗?

法律解析: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保证人在签订保证合同时有以下情况的,可以撤销担保:1、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2、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担保合同担保人可以撤销担保吗?

律师分析: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保证人在签订保证合同时有以下情况的,可以撤销担保:1、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2、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