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恶意中伤的解决方法

律师回答
摘要:遇到恶意诽谤,可通过自行协商、第三方调解或法院起诉解决。依法可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恶意造谣、诽谤行为可处拘留或罚款,严重者构成侮辱罪、诽谤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被侵权人可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若符合犯罪标准,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一、遇到恶意诽谤怎么处理
自行协商解决,或者由第三方调解(例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向法院依法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一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
二、恶意造谣诽谤不构成犯罪怎么处罚
恶意造谣、诽谤、污蔑他人的行为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当事人需承担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相关法律条款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恶意造谣、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此时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当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恶意造谣、诽谤的行为符合有关犯罪的立案标准,那此时可以被侵权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侵权人承担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遇到恶意诽谤,可以选择自行协商解决,或者由第三方调解,或者向法院依法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刑法》的相关规定,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对于恶意造谣、诽谤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处以拘留或罚款。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如果行为符合犯罪标准,被侵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侵权人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解决恶意门锁的方法

恶意堵门属于民事侵权行为,阻碍通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对于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非法拦截交通工具,破坏选举秩序等行为,可处以警告、罚款、拘留等处...查看全文

应对恶意言论的方法

当他人恶意诋毁诽谤导致名誉受损时,可以要求对方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若情节严重,可起诉恶意诽谤者并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若提供证据...查看全文

应对恶意举报的方法

在对方不实举报、涉嫌诬告、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对方可能涉嫌犯罪。 对方不实举报时,可通过法律维权,涉嫌诬告可能构成犯罪。 对方不实举报可能构成犯罪,可通过法律维权。 重要信息概括:不实举报可能构成犯罪,可通过法...查看全文

应对恶意舉報的方法

恶意投诉的危害及法律责任。恶意投诉指投诉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择手段地捏造事实,向相关部门提供虚假信息。被恶意举报者可报警追究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将...查看全文

应对恶意投诉的方法

被恶意投诉时,可以报案、收集证据、反映实情、起诉,明确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恐吓、侮辱、诬告、威胁等行为。...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他人恶意中伤?

公民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侵害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公然侵害他人名誉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会根据情节给予治安处罚;多次诽谤他人或造成严...查看全文

应对生意欠债的解决方法

遇到欠钱不还的情况,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如果超过了诉讼时效,将丧失胜诉权。如果胜诉并获得了赔偿,则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法院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等。如果对方在履行期仍未履行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应对离婚中对方恶意欠下的债务

夫妻离婚时,若一方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可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其进行惩罚,少分或不分。根据《民法典》第1092条规定,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离婚后被发现可向法院起诉...查看全文

应对互殴单方轻伤的解决方法

报警、法医鉴定和法律追责是打人事件的应对措施。根据鉴定结果,公安机关应立案侦查,否则可提起刑事自诉。公诉或自诉可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用。根据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刑罚根据伤害程度确定。...查看全文

解决恶意拖欠债务的方法

恶意拖欠个人债务纠纷的处理方法:起诉解决,三年内向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证据需全面搜集,汇款单不足以证明欠款事实;胜诉后,法院可依法执行,如被告无现金偿还,可申请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解决恶意投诉的有效方法

处理解决投诉的方法包括了解原因、立即行动、迅速反应、承认错误但不辩解、不与顾客争论、给予怀疑的权利、考虑补偿。正确处理投诉有助于改善服务质量、维护客户关系,减少法律风险。...查看全文

应对恶意拖欠工资的方法

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公司支付拖欠工资和补偿金,包括劳动报酬、加班费和经济补偿,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部分也需支付差额。逾期不支付者,应按应付金额的50%至100%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应对恶意抢注商标的方法

商标恶意抢注需求:专业律师处理商标纠纷,维护合法权益;选择正当法律途径解决;恶意抢注需考虑多个因素;可提出异议并收集证据;保护自身权益,注意影响力;商标局投诉可注销商标,无费用,可委托专业机构办理。...查看全文

应对环保恶意举报的方法

恶意举报可能涉嫌诬告陷害罪,情节严重者需追究刑事责任。对恶意举报的处理根据情节轻重,可处拘留、罚款、有期徒刑等刑罚。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有助于理解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查看全文

餐饮业应对恶意举报的方法

餐饮店对付恶意举报的方法是:公安机关对恶意举报者进行处罚,被举报人要积极配合调查,并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恶意举报的处罚后果包括:涉嫌诬告构成犯罪的可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判处有期徒刑。恶意举报会浪费国家资源,给被陷害人造...查看全文

应对对方不执行的解决方法

申请强制执行是解决民事判决未执行的有效方式,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申请执行的期限,不要超过法定期限;2.最好在诉前或诉中申请财产保全,确保执行后能够收回财产;3.避免错漏提交执行请求事项,确保申请的准确性;4.积极...查看全文

应对诉讼的解决方法

欠款无法偿还,可申请分期还款或清偿。根据情况分为暂时还不起和永久还不起。前者可申请分期还款,后者需通过法院审理并做出判决,强制执行债务人的个人财产清偿债务。根据个人财产金额确定执行金额。...查看全文

应对不服裁决的解决方法

仲裁裁决的申请不予执行和撤销,需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其违法性。执行人员可调查、收集证据并报院长决定。仲裁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庭审和裁决。仲裁范围涵盖劳动争议等。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不服裁决可申请不予执行和...查看全文

解决个人债务恶意拖欠的方法

如何处理恶意拖欠个人债务纠纷?主要方法包括:1、诉讼时效为两年内向法院起诉;2、起诉应在被告所在地法院进行;3、搜集更全面的证据;4、胜诉后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不需要考虑借款人与其父母的情况。债务无法偿还时,债权人可通过法院...查看全文

应对公司恶意拖欠工资的方法

如何处理公司恶意扣除员工工资的问题:1)与公司协商并签订和解协议,但协议无强制执行力;2)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调解协议亦无强制执行力;3)在协商无效时,提起劳动仲裁,仲裁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4)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15...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丁盛楠

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区

专职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17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