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如何应对合同诈骗罪?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合同诈骗罪导致被害人的直接财产损失,被害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包括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以及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合同诈骗罪导致被害人的直接财产损失,被害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一、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公司连自己招聘的员工都骗,情节十分恶劣。
2、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
行骗者多数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识破,便马上闻风而逃。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的时候,就会重操旧业。因为他们对于行骗手段十分熟悉,所以在很短时间内他们便可以迅速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而且,为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
3、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合同诈骗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形式,是较为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正是由于这两种形式社会效果好,也为老百姓所熟知,行骗者容易抓住这种心理,从而体现其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受骗者此时更多的想法是,合作项目和合同都是受法律保护的,若对方违约,通过法律程序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
4、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均为伪造,并非常善于伪装,虚张声势甚至假借他人资产以显示其实力,投其所好甚至对受害单位方主管人员进行行贿,以骗取其信任。
5、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分子或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此类票据,足以乱真,或以非法手段获取,不易被察觉。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合同诈骗罪导致被害人的直接财产损失,被害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此,如果遭受合同诈骗,应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合同诈骗罪应该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因合同诈骗罪造成直接财产损失的,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起民事诉讼,起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如何进行民事诉讼?

合同诈骗罪的民事诉讼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刑事诉讼中提起;二是在刑事诉讼结束后单独提起。被害人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赔偿直接财产损失。...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因合同诈骗罪造成直接财产损失的,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起民事诉讼,起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因合同诈骗罪造成直接财产损失的,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被害人提起民事诉讼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而是在刑事诉讼结束后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刑事案件审结后,当事人无法通过追缴退赔来弥补损失时,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对于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受损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案件如何应对撤销诉讼?

合同诈骗案立案后成为刑事案件,一般不能撤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条,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可以批准或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立即执行批准逮捕的决定,并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诈骗如何赔?

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行为无效,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中规章,合同中存在欺诈等意思表示不真实情况,还需侵害国家公共利益,不然仅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章,经营者在提供...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诉讼的关系如何界定?

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时,被害人有权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可以调解或作出判决,附带民事诉讼应与刑事案件一并审判,除非为防止过分迟延,才可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缺乏证据如何应对?

民事案件起诉条件:1)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原告;2)明确的被告;3)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权。即使没有证据,法院也会受理民事案件,因为立案条件主要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而不是当事人是否有证据。...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如何应对家庭暴力?

家暴受害者应向管辖法院提起诉讼,递交起诉状和证据。法院决定是否受理后,发送起诉状副本给被告。双方可委托律师代理,参与开庭审理。法院作出判决后,发判决书。...查看全文

协议诈骗罪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律师解答: 因合同诈骗罪造成直接财产损失的,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起民事诉讼,起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能附带民事诉讼吗

法律分析:合同诈骗罪能附带民事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如何应对涉及刑事犯罪的情况?

民事案件发现涉嫌刑事犯罪需终止审理,将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机关。原告需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身份,提供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案件需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应该如何起诉?

合同诈骗属于公诉案件,受害人应当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定罪处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如何附带民事

法律分析:合同诈骗罪中,如果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则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律依...查看全文

对合同诈骗罪应如何定罪量刑?

对合同诈骗罪量刑规定是,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金额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定其他量刑情节。 合同诈骗主动归还骗款如何量刑 合...查看全文

遭受合同诈骗应如何应对

签合同被骗,需受害者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利用法律途径维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包括以虚构单位签合同、伪造票据作担保、先履行小额合同诱骗继续签合同、收款后逃匿等行为,可处以有期徒刑、罚金或没收财...查看全文

遭受合同诈骗应如何应对?

被骗签合同可向法院撤销,根据《民法典》规定,欺诈导致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行为,受骗方可申请撤销合同;若第三方欺诈行为被对方知晓或应知晓,同样可申请撤销合同。...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在民事诉讼法中是否有所涉及?

民事诉讼法允许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可以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解决物质损失赔偿问题。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合同管理秩序和财产所有权、骗取财物、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合同诈骗罪涉及的民事诉...查看全文

民事欺诈行为和合同诈骗罪应该如何区分?

区分民事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标准是:民事欺诈行为主观上是希望通过经营来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后遭受财产损失;合同诈骗罪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具体是指行为人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法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