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监护责任归属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精神病人无监护人时,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或居民委员会担任。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需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确定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需经法院宣告。精神病人造成他人损害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未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自己承担赔偿责任。
一、精神病没有监护人由谁管
1、精神病没有监护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的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二条规定,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精神病人犯罪如何处罚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注意: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决定并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过程中精神病发作丧失责任能力的如何处理?——只要着手实行时具有责任能力与故意、过失,丧失,丧失责任能力后所实施的行为性质与着手实行时的行为性质相同,行为人应负既遂的刑事责任;如果丧失责任能力后实施了异质的犯罪,对前行为承担未遂的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确定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应经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宣告。人民法院的宣告应经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进行申请。被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他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该精神病人自己拥有财产,则以他本人的财产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作监护人的除外。精神病人未经依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侵害人自称有精神病,则应由其本人承担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精神病没有监护人时,民政部门、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可以担任监护人。对于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原则上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但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需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如果未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未经法院确认其为精神病,则应由其本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造成他人损害,则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前,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其真实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应当协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孩子监护责任归属问题

孩子的监护权责任由父母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如果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人可以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查看全文

精神病患者犯罪责任归属问题

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确认,不负刑事责任,但需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可强制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需负刑责。未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减轻处罚。醉酒犯罪需负刑责。...查看全文

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责任归属问题

精神病人打人后果的承担者主要是: 1.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打人,经法定程序确认的不受处罚。 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打人,应承担治安或刑事责任。 3.赔偿责任通常由其监护人承担。...查看全文

精神病患者监护人的职责归属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或愿意担任的个人或组织担任,未成年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父母担任。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八条规定,需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同意。...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校期间监护责任归属问题

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承担委托监护职责,对学生的监护职责是代理家长行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和第一千二百零一条,如果学校在教育、管理职责上未尽到责任,导致学生受到人身损害,学校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第三人侵害...查看全文

在职期间精神病患者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

工作单位应对员工精神病负责,需根据工作环境及人员因素申请鉴定,若属职业病由单位承担责任;否则个人自负责任。相关法律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四条、第五十八条;《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查看全文

精神病人监护人的责任

法律分析: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查看全文

精神病监护人法律责任?

律师分析: 第一,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查看全文

精神病监护人法律责任

律师分析:第一,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探讨责任归属问题

无证驾驶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果没有必然关系,关键在于无证驾驶方在事故中的作用。无证驾驶事故责任划分为:过错导致事故的一方承担全部责任;逃逸、毁灭证据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两方及以上过错的,根据行为和过错程度分别承担主要、同等或次要...查看全文

车祸责任归属问题

乘客乘坐客运车辆时,承运人需承担全部损害赔偿责任;无偿搭乘他人车辆时,有过错的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规定承运人有责任安全运输旅客和货物,对旅客伤亡需赔偿,除非是旅客自身原因或故意、重大过失。适用于免票、优待票...查看全文

法律责任归属问题

吵架导致死亡,责任因具体情况而异,需根据过错承担责任。若无故意杀人、害人,也未实施相关行为,可不承担责任。双方主观上都有过错时,责任取决于吵架环境、用语激烈程度。...查看全文

合同责任归属问题

委托合同责任分配原则:有偿委托受托人需承担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无偿委托受托人仅需与处理自己事务相同的注意义务,仅在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失时承担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工伤责任归属问题

本文介绍了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可能产生的责任,包括用人单位需承担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失业损失、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等。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工伤赔偿中用人单位的责任和员工个人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员...查看全文

酒驾责任归属问题

酒驾发生交通事故不一定负全责,根据事故责任划分法确定。对方当事人若有过错,酒驾方可分担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处罚为暂扣驾照和罚款,醉酒后驾驶处罚更严厉。饮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处罚更重,且多次被处罚者将吊销驾照。...查看全文

交通责任归属问题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原则: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来确定责任。有违章行为且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者负责,无违章行为或违章行为与事故无因果关系者不负责。逃逸、破坏证据者全责,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查看全文

精神疾病的刑事责任问题

精神病杀人的刑事责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而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鉴定程序包括委托与受理、鉴定等步骤,需由办案机关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中心在15个工作日...查看全文

精神病患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赔偿责任归属问题

精神病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责可减轻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担赔偿费用,监护人补偿不足。单位监护人除外。...查看全文

离婚小孩监护权归属问题

对于孩子的抚养权,双方协商不成时,法院通常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然而,在以下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判决子女随父亲生活: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母亲没有履行抚养义务,而父亲有能力抚养子女;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子女不适合...查看全文

孩子的监护权和归属问题

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可以协商抚养权,但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将根据最有利于孩子的原则做出判决。父母的经济能力、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生活水平将影响抚养费的计算。有固定收入的父母一般需支付月总收入的20%至30%...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