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能否享受缓刑待遇?

律师回答
摘要:职务侵占罪能否判缓刑,条件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且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六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一百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一.职务侵占罪能否判缓刑
1.职务侵占罪只要符合下列条件就可以判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现行最新司法解释关于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为六万元以上(数额较大)、一百万元以上(数额巨大)。
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
延伸阅读
职务侵占罪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
职务侵占罪是指在职务上占有他人财物或者以职务之便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属于刑事犯罪行为,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认定主要根据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和行为的客观构成要件。对于职务侵占罪的刑事量刑标准,通常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以及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具体量刑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案情而有所差异。在刑事审判中,法官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结合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量刑裁决。因此,职务侵占罪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是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的。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职务侵占罪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判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而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六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一百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具体的刑事责任和量刑标准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以及具体案情进行综合判断。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盗窃罪能否享受缓刑待遇?

盗窃罪可以根据缓刑条件而获得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条件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查看全文

数罪并罚能否享受缓刑待遇?

根据相关规定,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这些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表现出悔罪态度、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性,并且宣告缓刑不会对所居住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缓刑是指对判处刑罚的罪犯,在...查看全文

是否还能享受缓刑待遇?

判过缓刑的人再次犯罪后仍有可能被判缓刑,但对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只要符合适用条件,曾经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再次获得缓刑,但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以及对社区没...查看全文

累犯能否享受缓刑待遇?

累犯应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一般累犯需满足故意犯罪、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五年内再犯等条件,特殊累犯则无时间和刑度限制。无论哪种累犯,都应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能否缓刑?

职务侵占300万属于职务侵占罪中“数额巨大”标准,量刑为五年以上。各省市有自己的立案量刑标准,请查询当地具体标准。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和刑法第271条,职务侵占罪涉及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查看全文

聚众斗殴罪能否享受缓刑待遇?

聚众斗殴罪是否能判缓刑取决于是否符合缓刑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轻微、悔罪表现好、没有再犯罪危险以及对居住社区无重大不利影响。对于18岁以下的人、孕妇和75岁以上的人,应宣告缓刑。...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能否缓刑

职务侵犯能缓刑。具体如下: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轻微,悔罪表现良好,适用缓刑不再危害社会,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的,可以适用缓刑;2、由于职务侵占罪可以在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之间...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主犯能否享受缓刑待遇?

共同犯罪主犯可否缓刑及其类型 共同犯罪主犯,如果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得缓刑。其他主犯,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并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判处缓刑。共同犯罪主犯的类型包括犯罪集团的组织者...查看全文

数罪并罚是否能够享受缓刑待遇?

数罪并罚能否适用缓刑存在争议,肯定论认为可以根据法定条件适用缓刑,以实现缓刑价值和刑罚目的。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分子情节和表现符合条件的,数罪并罚也可以适用缓刑。...查看全文

二级轻伤能否享受缓刑待遇?

故意伤害罪可判刑,但符合条件者可适用缓刑。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轻,悔罪表现确实,无再犯罪危险性,适用缓刑无不良影响。未成年、孕妇或75岁以上者必须适用缓刑。...查看全文

诈骗初犯能否享受缓刑待遇?

初犯饭诈骗罪可根据条件判缓刑,对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好、无再犯罪危险等,可宣告缓刑。对未满18岁、怀孕妇女和已满75岁的人,必须宣告缓刑。(91字)...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被判4年,能否享受减刑待遇?

职务犯罪判刑4年最多可减刑2年,根据司法实践,减刑幅度取决于自首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供述程度和悔罪表现等因素,犯罪较轻者可减刑超过40%或免除处罚。职务犯罪的客观量刑标准包括滥用权力、指挥下属、控制他人、管理财物等行为。被...查看全文

"被判缓刑的能否享受减刑待遇?"

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悔罪,积极参与劳动任务,可以适用减刑。而如果有阻止犯罪、检举犯罪、发明创造、舍己救人、抗御灾害等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刑。...查看全文

哪些罪犯不能享受缓刑待遇

不适用缓刑的八种犯罪包括:被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被判无期徒刑、累犯、犯罪集团主要分子、知识产权侵犯再次构成犯罪、无悔罪的犯罪分子、拒不交出违法所得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能否被判缓刑?

职务侵占300万可适用缓刑,需满足以下条件:1)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较轻;3)有悔罪表现;4)缓刑不会对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5)非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查看全文

能否因职务侵占罪判缓刑?

职务侵占三十万能判缓刑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职务侵占数额在6万元至40万元之间被视为“数额较大”,可能符合缓刑条件。根据相关法律依据,如果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以...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能否获得缓刑?

职务侵占300万罪可适用缓刑,前提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缓刑不会对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并非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职务侵占罪缓刑?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的基本犯法定最高刑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对于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且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不满十八周岁、怀孕的妇女或已满七十五周岁的犯罪分子也应宣告缓刑。...查看全文

累犯能享受缓刑待遇吗?

累犯不符合缓刑的条件,因为缓刑的适用需要罪犯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而累犯已经受过刑事处罚,但仍然犯罪,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因此,对于累犯,缓刑的适用是不合适的,这违背了我国刑罚的目的。所以,累犯不能适用缓刑。...查看全文

诈骗罪主犯初犯能否享受缓刑待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其居住社区没有重大影响等条件,可以宣告缓刑。同时,缓刑的宣告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