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高于正常市场价值就属于哄抬价格。可以予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怎么办
举报。根据《价格法》的有关规定,消费者如果发现有哄抬物价的行为,可拨打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热线电话12315举报。在举报过程中,说明商家名称、地址、物价等,以利于市场监督工作人员快速现场调查取证。
消费者遇到哄抬物价时如何进行维权
如果遇到商家有哄抬物价的行为,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但是对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消费者应注意保存证据。
消费者欺诈的认定标准
消费者欺诈的认定标准: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有下列规定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但从文义上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本身已经揭示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所以,在下列6种情形下,经营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故意,就属于欺诈: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或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法院对于家暴的认定标准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它包括对配偶、亲子、手足或长者的身体虐待、言语虐待、心理虐待和性虐待。
1、身体虐待:推、甩、踢、揍、掴、抓、咬、拗扭肢体,甚至使用刀械枪枝等攻击受害人。
2、言语虐待:企图以字眼、声调来控制或伤害另一个人。
3、心理虐待:威胁自杀、阻止对方探视其亲人、嘲笑、侮辱对方的朋友、滥用药物和酗酒、不实的指控对方有外遇、极度忌妒、无法保有一份工作、禁止对方上学或工作,跟踪、监视、谎言操控人、批评对方的外表、责备、冷漠以对等等。
4、性虐待:强迫对方进行性行为、逼迫对方看色情影片或图片、拒用保险套等等。
过错能力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司法实践中,对于过错的认定采取客观的标准,客观的标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行为人的过错虽系主观心理状态,但是只能通过客观的外化的行为进行判断 ;另一方面,行为人的智力水平、主观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民法中的人是抽象的,过错的判断并不考虑个体的具体的差异,在交通事故中同样的行为,不考虑个人驾驶水平和天赋,均应作同样的评价,因此机动车未予登记、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证等违反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方面的规定的违法行为亦应在认定过错时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