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关于造谣、传谣的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造谣传谣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涉及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网络造谣罪的认定标准包括信息被点击或转发次数达到一定数量,造成严重后果,以及有重复违法行为等。
造谣传谣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谣言有两个要素:
1、虚假、缺乏事实依据的信息;
2、以公众的正常思维水平和辨析能力难以辨别真伪。造谣是指通过个人想象,虚构事实,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虚构信息散布。造谣和传谣都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网上造谣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诽谤罪或者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网络造谣罪认定
网络造谣罪认定有以下几点:
1、带有诽谤、造谣意味,对当事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同一条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过多数量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信息属于网络造谣罪的范畴;
2、由于信息内容和传播途径的广泛,造成了当事人或者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属于网络造谣罪认定的范畴;
3、在两年内受到过诽谤罪行政处罚的,接着又诽谤他人的行为也被列为网络造谣罪认定的范畴;
4、除了以上标准,其他一些严重的情节、情形也被定为诽谤罪成立。
延伸阅读
结语:造谣传谣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谣言有两个要素:虚假信息和公众难以辨别真伪。造谣和传谣都是犯罪行为,情节严重者构成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造谣者可能受到拘留、罚款、有期徒刑等处罚。网络造谣罪认定包括点击、转发次数达到一定数量、造成严重后果等。诽谤罪行政处罚史上的重复违法行为也属于网络造谣罪。其他严重情节也可能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八条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第十二条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对国歌的宣传,普及国歌奏唱礼仪知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造谣传谣相关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其中,又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相关法规规定?

律师解答: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其中,又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现行刑法第291条第二款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一、造谣传谣要负哪些法律责任根据现行刑法第291条第二款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查看全文

传谣造谣的法律后果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的法律后果

法律解析: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查看全文

传谣造谣的法律后果?

律师分析: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的法律后果?

律师分析: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发布虚假信息、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违法者可能面临拘留、罚款、有期徒刑等不同程度的处罚。...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

造谣传谣将面临行政、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根据谣言内容和危害结果确定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可处拘留和罚款。《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解释》规定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者可被定罪处罚。...查看全文

关于传播谣言的法律法规

一、散播谣言有什么法律责任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 1、【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查看全文

关于传播谣言的法律法规

传播谣言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别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别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查看全文

什么是造谣?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散布谣言、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的处罚措施。这些行为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同时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于较轻的情况,可以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犯法吗

法律分析:造谣和传谣都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犯法吗

造谣传谣犯法吗 造谣和传谣都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的后果?

律师分析: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规定乱传谣言是什么罪

看具体情况定。一般传谣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是情节严重,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就可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查看全文

什么是造谣、传谣构成哪些罪?

不同类型的谣言可能构成多种罪行,包括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根据情节轻重可能面临不同的刑罚。...查看全文

传谣造谣者负什么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一、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二、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罚怎么定义?

律师分析: 轻则违反治安管理法,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