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未盗窃如何定性定罪?

律师回答
摘要:法律规定入室未盗窃一般不被认定为犯罪,但可能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入室盗窃未遂定罪为盗窃罪,根据《刑法》第264条,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多次盗窃不必每次都成功,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多次盗窃需追究法律责任,但需界定多次盗窃。与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相比,多次盗窃较难确定。入室盗窃不必达到盗窃数额较大标准,可按照《刑法》第264条处罚。入室盗窃未遂也属于盗窃罪。
一、法律规定入室未盗窃怎么定罪?
法律规定入室未盗窃一般是不被认定为犯罪的,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将会被认定为非法侵入住宅罪。入室盗窃未遂定为盗窃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
入户盗窃的,构成盗窃罪,入室盗窃未遂的,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基础上,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多次盗窃每次盗窃要既遂吗
多次盗窃,通说认为是指三次以上盗窃,但不以每次盗窃都达到既遂为前提。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规定多次盗窃的不论数额多少,一律要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而在此之前需要先对多次盗窃进行界定。那么刑法如何界定多次盗窃,请从下文中进行了解。
相对于“多次盗窃”,盗窃罪的其他四种情形相对来说较为容易确定,比如:
(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罚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盗窃行为,并且犯罪数额达到当地关于盗窃罪的起刑点的行为;
(2)入户盗窃处罚的是行为人进入在物理形式上具有封闭性、在功能上具有家庭生活属性的场所实施盗窃的行为,强调盗窃对象的特殊性,对犯罪数额和犯罪次数没有任何限制;
(3)携带凶器盗窃处罚的是行为人随身携带但没有使用性质上是凶器或功能上能成为凶器的工具实施盗窃的行为,强调盗窃手段的特殊性,对犯罪次数和犯罪数额没有任何限制;
(4)扒窃处罚的是行为人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物品的行为,强调盗窃对象和盗窃场所的特殊性,同时对犯罪数额也不做要求。
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存在入室盗窃这样的一种情况,并不需要达到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所规定的盗窃数额较大的这个标准,就可以直接在按照《刑法》第264条当中所规定的盗窃者来进行处罚。当然了,如果进入他人的房屋盗窃未遂的,也是按照盗窃罪处罚。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入室未盗窃通常不被认定为犯罪,但可能被视为非法侵入住宅罪。而入室盗窃未遂则构成盗窃罪,根据具体情况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以及罚金等处罚。对于多次盗窃行为,无论数额大小,都将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在法律界定上,入室盗窃并不需要达到盗窃数额较大的标准,即可被视为盗窃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入室盗窃未遂如何定罪

1、入室盗窃未遂定为盗窃罪,入户盗窃的,构成盗窃罪,入室盗窃未遂的,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基础上,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入室盗窃如何定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入室盗窃的处理原则如下:年满十六周岁方构成犯罪,但因自首可减轻或免于处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从宽处理,具体幅度由案件情况决定。未成年人不适用死...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入室盗窃的定罪:只要有入室盗窃的行为,就应当以盗窃罪定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是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如何定罪?

律师分析: 入室盗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入室盗窃应当以盗窃罪来定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入室盗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未成年入室盗窃罪如何定罪

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入室盗窃负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按涉案金额还可能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罪如何定罪?

入室盗窃未遂的定罪标准:1、入室盗窃未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行为人在入室盗...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盗匪如何定罪?

入室盗窃的判刑:1、入户盗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查看全文

如何判定入室盗窃罪

入室偷盗罪量刑标准如下: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它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它特别...查看全文

如何判定入室盗窃罪

盗窃罪的要件包括: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行为人具有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行为;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盗窃数额一定范围内,可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罪如何界定?

入室抢劫是指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抢劫,且是为了实施抢劫行为。这些住所包括有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10000如何定罪,入室盗窃10000法律如何规定的

入室盗窃10000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事案件分为公安侦查阶段、检察院起诉阶段、法院审判阶段,律师在这三个阶段的作用递减,建议尽早聘请律师处理刑事案件。...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罪5000元如何定罪?

盗窃罪中的“数额较大”标准是指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各省市对盗窃罪的立案量刑标准不同,需查询当地标准。入户盗窃不论次数和盗窃价值多少都会追究刑事责任,因其危害性严重。入户盗窃指为实施盗窃行为而进入他人与外界相对隔离的...查看全文

入室未盗窃案件的法律定性

本文讲述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概念以及抢劫罪犯罪中止的判罚情况。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因外部因素影响,犯罪行为未得逞的情况。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对于抢劫罪犯...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演变成抢劫如何定性

本文讲述了在入户盗窃行为中,若同时具备抢劫罪所要求的主观和客观要件,则可认定其构成抢劫罪。条件包括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手段,导致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者无法反抗,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及受害人的人身权利,且故意为之,具有非法占...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未遂应该定罪

1、入室盗窃未遂定为盗窃罪,入户盗窃的,构成盗窃罪,入室盗窃未遂的,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基础上,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未遂怎么定罪

一、入室盗窃未遂如何定罪 1、入室盗窃未遂定为盗窃罪,入户盗窃的,构成盗窃罪,入室盗窃未遂的,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基础上,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的行为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入室盗窃的行为应当按照《刑法》中盗窃罪的规定进行定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查看全文

入室盗窃的行为如何定罪

入室盗窃的行为应当按照《刑法》中盗窃罪的规定进行定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文关联的相关法...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陈正刚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

专职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11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