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

律师回答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
      (1)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2)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4)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5)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条,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不予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一定要依据《行政处罚法》吗?

行政处罚法律依据 1、宪法。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 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包括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普通法律和各种行政管理的法律,在这些行政管理的法律中对各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行政处...查看全文

不予处罚的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使违法当事人合法财产受到损失,以达到制裁当事人的目的。两者虽然都是以金钱缴付为内容,但目的完全不同。行政机关在给予行政处罚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告知当事人做出处罚决定...查看全文

不予处罚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不予行政处罚是指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以下四种情形应不予行政处罚: 1、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查看全文

行政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查看全文

行政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查看全文

税务不予处罚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税务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为前提,对没有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必须以法律及法规为依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得处罚;必须由享有行政处罚权的主体实施。 【法律依...查看全文

行政案件不予处理的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确立了对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处理方式,包括裁定驳回起诉、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履行、确认违法、责令采取补救措施、责令赔偿。...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法律依据

法律解析: 1、宪法。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包括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普通法律和各种行政管理的法律,在这些行政管理的法律中对各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行政处理和行政...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行政处罚法律依据:_x000D_ 1、宪法。由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是我们国家一切法律,包括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行政规章等制定的依据,当然也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_...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1、宪法。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包括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普通法律和各种行政管理的法律,在这些行政管理的法律中对各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行政处理和行政...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1、宪法。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包括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普通法律和各种行政管理的法律,在这些行政管理的法律中对各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行政处理...查看全文

行政复议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

行政复议的不予受理情形及期限:行政复议不受理包括不服处分、调解等,不属管辖范围、已受理或已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五日内审查并告知申请人。对大部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但某些特殊案件复议决定是最终裁决。除必须先复议的案件外,...查看全文

行政案件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

行政案件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查看全文

行政案件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不予行政处罚是指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以下四种情形应不予行政处罚:1、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3...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与执行

这段内容介绍了行政处罚的几种类型,包括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其他行政处罚类型。每种处罚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旨在对违法行为人做出谴责和告诫,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严重性...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撤案的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中撤案的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根据原告申请撤诉或被告改变行政行为并得到原告同意,裁定是否准许。撤案的情形包括罪行轻微、超过追诉时效、特赦免罚、未告知或撤回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根据行政处罚法什么不予行政处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而行政处罚时效6个月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法律依据有何不同?

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主要区别在于制裁种类、对象和针对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分主要针对行政机关内部成员,制裁种类包括警告、撤职等;而行政处罚则针对行政相对人,制裁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行政处分主要针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查看全文

行政罚款的法律依据

设定行政处罚依据是什么 设定行政处罚的依据是我国《行政处罚法》及是的行政法律法规,行政机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给予违法人员行政处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