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多交印花税能否申请退税或抵减?

律师回答

近期有企业咨询多交了印花税能不能申请退税或抵减,我们来看看一下相关的规定。
      《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财税字[1988]第255号)第二十四条规定,凡多贴印花税票者,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7号)第二十四条规定,多贴印花税票的,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
      《税收征收管理法》(主席令第四十九号)第五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目前印花税缴纳方式有五种,包括自行贴花、单笔明细申报、按期汇总缴纳、核定征收以及委托代征。从上述规定来看,采取自行贴花方式多缴纳印花税的不能申请退税,但采取除自行贴花以外方式的,可以申请退税。
我们再看一看部分税务机关的规定。
      1.广西税务12366在2019年12月26日对于问题“纳税人使用按期申报方式缴纳印花税的,多缴的印花税能否申请退税?”答复如下:
      对于印花税退税问题,应按以下两种情形判断:
      一、使用印花税票方式缴纳印花税的,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凡多贴印花税票者 ,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印花税票需由纳税人购买后粘贴在应税凭证上,并由纳税人进行注销或画销。由于税票一旦画销无法再次使用,如纳税人发生错误,误贴或多贴税票,无法申请退税。
      二、除使用印花税票外以其他方式缴纳的印花税,多缴的税款可以申请抵减或退税。同时,根据《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
      2.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2018年6月14日发布的《2018年5月12366咨询热点难点问题集》对于第10问“多缴的印花税可否申请抵减或退税吗?”答复如下:
      多缴的印花税可否退抵,需根据具体缴纳方式确定。凡自行购买印花税票并贴花划销的,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采用其它缴税方式的,确系因计算错误等原因多缴税款的,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条的相关规定,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申请抵缴或退税。
      3.《吉林省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吉税地字〔1990〕204号)对于第16问“关于以缴款书,完税证和印花税票多缴税款是否退税的问题”答复如下:
      以缴款书或完税证缴纳印花税款的因计算有误或其他特殊原因多缴印花税款的,可以办理退税。以印花税票完税的对其多缴的税款,不论什么原因,一律不予退税。
      《北京市税务局关于征收印花税几个政策业务问题的通知》(市税三[1989]925号)第八条规定,对以填开缴款书方式代替贴印花纳税的,其多缴纳的税款,可按规定手续办理退库。
      由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并没有针对采取除自行贴花以外方式多缴纳印花税能否退税或抵减的问题予以明确,只有部分税务机关能够退税或抵减的文件和问题解答,实际操作中建议企业与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争取能够退税或抵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多缴印花税是否可以申请退税

法律分析:多缴印花税不可以申请退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目前这种自行计算、自行购花、自行贴花的“三自”缴纳办法是印花税的主要缴纳方法,这种情况下多缴印花税是不能办理退税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查看全文

多缴印花税是否可以申请退税

多缴印花税不可以申请退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目前这种自行计算、自行购花、自行贴花的“三自”缴纳办法是印花税的主要缴纳方法,这种情况下多缴印花税是不能办理退税的。...查看全文

多贴的印花税票是否可以申请退税

法律分析:多贴的印花税票不可以申请退税。同一凭证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对于多贴的印花税票,不得申请退税或者低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查看全文

错误申报的印花税是否能退税

《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      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查看全文

印花税减免税规定

2020年印花税减免政策包括: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副本免税,财产赠与政府等免税,农副产品收购合同免税,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免税,外国政府提供贷款合同免税,租赁合同免税,农牧业保险合同免税。印花税申报应按季度进行,纳税期限为领受时贴花完...查看全文

印花税交多少

律师分析: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按合同金额万分之三交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第三条 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查看全文

印花税交多少

印花税是在经济活动往来中产生的一种税种,一般在开设新公司的时候,都会缴纳一定的印花税。那么大家知道印花税要交多少? 一、印花税是什么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采用在应税凭...查看全文

印花税几个点

印花税多少个点?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印花税,一起来看看吧。      印花税的税率有五个档次,从千分之一到万分之零点三,分别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五、万分之三、...查看全文

印花税是多少?印花税可以不交吗?

印花税针对不同的场景有着不同的比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场景:      第一、购销合同的印花税是万分之三,并且只要出现了相应的...查看全文

印花税按多少税率交

1、商铺买家要交多少税:房地产交易手续费:3元/平方米;房屋登记费:550元/本(每增加一本证书按每本10元收取工本费);权证印花税:5元/本;印花税:房屋产价的0.05%;契税:交易价(或评估价)×3%。...查看全文

印花税申报期限?印花税申报过程?

一、印花税申报期限? 1、印花税的申报期限是:凡印花税纳税单位均应按季进行申报,于每季度终了后十日内向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或"监督代表报告表"。只办理税务注册登记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印花税纳税单位,可在...查看全文

印花税申报期限?印花税申报流程?

一、印花税申报期限? 1、印花税的申报期限是:凡印花税纳税单位均应按季进行申报,于每季度终了后十日内向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或"监督代表报告表"。只办理税务注册登记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印花税纳税单位,可在...查看全文

2024年印花税多少个点

印花税采取了正列举的方式来进行征税,而且只对税目税率表中列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征税。那么印花税税率是多少呢?下面律师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印花税税率 印花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书立、领受规定的经...查看全文

请问印花税税率是多少

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1、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2、加工承揽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万分五贴花;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按收取费用万分之五贴花;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金额万分之三贴花;5、财产租赁合同:按租赁金额...查看全文

印花税减免规定?

法律解析: 主要有三方面变化:第一:总体保持现行税制不变,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纳入法律规范。第二:简并税目、降低税率等安排,主要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市场活动, 促进经济发展。第三:降低加工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货物运输合同和营业...查看全文

印花税减免规定?

律师解答: 主要有三方面变化:第一:总体保持现行税制不变,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纳入法律规范。第二:简并税目、降低税率等安排,主要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市场活动, 促进经济发展。第三:降低加工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货物运输合同和营业...查看全文

印花税减免规定?

法律解析: 最新的印花税减免税优惠政策是: (一)对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免税; (二)对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免税; (三)对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查看全文

印花税减免规定?

律师解答: 最新的印花税减免税优惠政策是: (一)对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免税; (二)对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免税; (三)对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查看全文

印花税减免规定?

法律解析: 主要有三方面变化:第一:总体保持现行税制不变,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纳入法律规范。第二:简并税目、降低税率等安排,主要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市场活动, 促进经济发展。第三:降低加工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货物运输合同和营业...查看全文

2024年印花税减免

印花税在很多的合同中都是需要缴纳的,只是说不同的合同类型缴纳的印花税的费率有可能会不一样,那么在今年中对于缴纳印花税的一些免费政策又是如何规定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我整理了以下的内容。一...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石永正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6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