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开庭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判决书?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的宣判期限,并对刑事诉讼的开庭程序进行了说明。开庭是为实体审理做准备,法庭调查是核心阶段,法庭辩论是控辩双方在法庭上论证和反驳的活动,被告人最后陈述是被告人的辩护权利,评议和审判是合议庭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讨论和决策的环节。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刑事诉讼开庭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的审判程序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
(1)开庭
开庭是法庭审理的开始,其任务是为完成实体审理做好程序上的准备。
(2)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是法庭审判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合议庭要在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等的参加下,通过提出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质证,当庭调查证据,全面查明案件事实,为法庭作出正确的裁判提供事实根据。
(3)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指控辩双方在审判长的主持下,依据法庭调查中已经调查的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证据有何种证明力和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何罪、罪责轻重、应否处刑和如何处罚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在法庭上当面进行论证和反驳的诉讼活动。法庭辩论活动,既是控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活动,也是辩方据理反驳控诉,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辩论越深入越有利于法庭全面分析判断案情,旁听群众也容易深入了解案件真相和来龙去脉。
(4)被告人最后陈述
被告人最后陈述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理结束之际,就自己被指控的罪行进行最后辩护和最后陈述的活动。这是法律赋予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从程序上讲还是法庭审理的一个独立的诉讼环节。被告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案件的判决关系到被告人的切身利益。在作出判决前,再给其一次陈述的机会,听取他对案件的意见,既可以让被告人独立完整的叙-明自己的意见,强化合议庭对辩护的印象,也可以弥补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中辩护的不足之处。这对于法庭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评议和审判
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进行评议。合议庭评议,就是合议庭全体成员共同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进行全面的讨论,评定并作出处理决定的诉讼活动。评议的任务,就是根据已经提出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包括对附带民事诉讼和赃款、赃物进行处理。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公诉案件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最晚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特定情况下需要延长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三个月。对于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延长的案件,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刑事诉讼的开庭程序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等环节。开庭是审理的开始,法庭调查是核心阶段,法庭辩论是控辩双方在法庭上进行的论证和反驳活动,被告人最后陈述是被告人对自己被指控罪行进行最后辩护和陈述的环节。最后,合议庭进行评议和审判,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适用进行全面讨论,并做出处理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节 侦查终结 第一百五十七条 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缺席审判程序 第二百九十六条 因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中止审理超过六个月,被告人仍无法出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申请或者同意恢复审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被告人不出庭的情况下缺席审理,依法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四节 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刑事案件开庭后通常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出判决书?

法律对这个时效也是有具体规定的,法院会依照这个时间送达判决书。 第一、如果是简易程序,则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第二、如果是普通程序,则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查看全文

离婚案件开庭后多长时间才能获得判决结果?

法律对开庭后什么时候判决没有规定,但对立案之后什么时候判决有相关的规定。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出判决结果?

刑事案件开庭后判决结果的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和程序类型。一般而言,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会在三个月内宣判,简易程序则不超过二十日。判决书应在五日内送达当事人、检察院和辩护人。追诉期限根据最高刑罚不同,可延长至五年、十年或十五年。...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立案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得到判决?

刑事案件从立案到判决一般需要七个月的时间,包括公安机关拘留、侦查羁押、法院审结和上诉抗诉期等。刑事案件立案到开庭一般需要1个半月,附带民事案件需要3个月,但不包括补充侦查和精神病鉴定的时间。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最多两次,每次一个月...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后多长时间下判决书?

律师分析: 对于一般的刑事案件,法院应当在受理后2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过3个月。刑事案件有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时间限制。拘留期限为17天。逮捕后,侦查羁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后多长时间下判决书

法律分析: 刑事案件开庭后当庭宣判的,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判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二条 宣告判决,一律...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后多长时间下判决书

法律解析: 对于一般的刑事案件,法院应当在受理后2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过3个月。刑事案件有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时间限制。拘留期限为17天。逮捕后,侦查羁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查看全文

开庭后,判决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送达?

法院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一般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对于民事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宣判,而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则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宣判。...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后多长时间才能出判决结果?

刑事案件开庭后判决书的下发时间取决于案件类型和程序。普通程序的一审案件应在2个月内审结,复杂案件可延长2个月。简易程序案件一般在20天内审结,可延长至1个半月。判决书应在5日内送达当事人、检察院,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开庭流...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后判决书多长时间下来

刑事案件开庭后多久下判决书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查看全文

获得判决书需要多长时间?

法院宣判后,判决书的发送时间取决于宣判方式,当庭宣判的应在十日内发送,定期宣判的则立即发出。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制作的文书,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实体法律关系进行裁判。裁定书是对诉讼案件、其他案件进行法律程序上的认定的文书。除了判决书...查看全文

合同纠纷案件开庭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判决?

合同纠纷案件一审程序根据送达情况分为简易和普通程序,三个月或六个月内作出判决;不服一审判决的当事人有权在15日或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立案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开庭?

民事案件立案后,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简易程序下开庭需15天,普通程序下需30天,公告送达需60天。法院应在立案后5日内送达当事人,被告需在15天内提出答辩状。审理期限为简易程序3个月,普通程序6个...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一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开庭

刑事案件能多久开庭取决于案件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滞留的时间,以及法院到达后多久会通知开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公诉案件,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可以判处死刑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规...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完庭多长时间下判决书?

律师分析: 刑事案件开庭一般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也就是说判决书在三个月内下达。有下列情形的,在上述基础上还可以延长三个月:(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到下判决书多长时间?

律师解答: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法院立案开庭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判决?

无论是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开庭后几日内应当下达判决,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 民事案件审理期限: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查看全文

案件开庭后多长时间下判决书?

法律解析: 法院开庭后一般情况是六个月下判决书,但是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如果还需要延长的,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还可以上诉,下达判决书的时间是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 ...查看全文

案件开庭后多长时间下判决书?

律师解答: 法院开庭后一般情况是六个月下判决书,但是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如果还需要延长的,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还可以上诉,下达判决书的时间是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 ...查看全文

开庭后宣判刑事案件需要多长时间?

刑事案件审理期限规定:简易程序案件应在20日内审结,有期徒刑超过3年的可延长至1.5个月;公诉案件应在2个月内宣判,可延长至3个月;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3个月,特殊情况需报请最高法院批准;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