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是否是自诉案件的范围

律师回答

一、诽谤是否是自诉案件的范围

是自诉案件的范围

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虐待案;

4、侵占案。

二、诽谤罪是自诉案件吗能和解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一般属于自诉案件,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因此,一般的自诉案件,对方提起诉讼的,可以协商和解,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这种案子往往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不能和解撤诉。

三、诽谤罪的认定

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诽谤是否是自诉案件的范围

是自诉案件的范围 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查看全文

诽谤是自诉案件吗

诽谤罪一般为自诉案件,但符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条件时可以公诉。诽谤罪犯罪处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构成诽谤罪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通常不够刑事处罚。...查看全文

诽谤是不是自诉案件?

律师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影响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属于自诉的刑事案件,法院一般不告不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所以,如果认为自己...查看全文

诽谤是不是自诉案件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诽谤是自诉案件。诽谤是自诉案件。法院处理的刑事案件可以分为公诉和自诉这两种。一般情况下,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自诉案件适用于告诉才处理或不需要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告诉才处理通常是...查看全文

诽谤是不是自诉案件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影响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属于自诉的刑事案件,法院一般不告不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所以,如果认...查看全文

诽谤罪是否属于自诉案件

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1、诽谤罪也可以公诉,不过必须符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2、诽谤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也就是自诉案件。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如下...查看全文

诽谤罪是自诉案件吗

法律分析:诽谤罪是自诉案件。但是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自诉案件转为公诉案件了。状告他人诽谤罪需要提供的证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查看全文

诽谤自诉案件?

律师分析: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 ,即被害人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查看全文

诽谤案件是否需要自行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诽谤罪,指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影响较大、情节严重。诽谤罪一般属于自诉的刑事案件,法院一般不告不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如果被恶意诽谤且情节严重、已造成一定危害,...查看全文

诽谤是否属于自诉案件类型

自诉自诉案件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是否为自诉案件?

侮辱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需要案件的当事人提出相关的诉讼,法院才会进行受理。然而,如果情节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属于公诉案件。侮辱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以及情节严重等。...查看全文

自诉案件是否包括侮辱诽谤罪

侮辱诽谤罪一般属于自诉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侮辱罪是指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名誉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可处三年以下刑罚。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查看全文

诽谤属于自诉案件还是公诉案件

诽谤罪是自诉案件,但符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可以公诉。被害人未提起诉讼时,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否则不能处以刑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案件需满足七种严重危害情形。犯诽谤罪可处三年以下刑罚,需被害人告发才受理...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是纯自诉案件嘛?

律师解答: 侮辱罪是自诉案件。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法律规定的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监护人,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直接向法院提起的刑事诉讼。故侮...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是纯自诉案件吗?

律师分析: 侮辱罪是自诉案件。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法律规定的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监护人,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直接向法院提起的刑事诉讼。故侮...查看全文

诽谤罪属于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

诽谤罪既可以是自诉案件,也可以是公诉案件。公诉需满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条件。被害人未提起诉讼,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外,行为人不会受到刑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需满足七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犯诽谤罪可...查看全文

诽谤罪公诉案件还是属于自诉案件

诽谤罪一般属于自诉案件,但也可以公诉,前提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被害人不提起诉讼时,只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才能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的案件,需要满足七种严重危害社会秩...查看全文

诽谤罪是否自诉2023

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但法院在处理时有一定的裁量权。诽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对象是自然人,不是单位。捏造某种事实并散布虚构的内容,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查看全文

自诉案件的范围是什么

法律分析: 自诉案件的范围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法律依据: 《刑事...查看全文

自诉案件的范围是什么

法律分析: 自诉案件的范围是: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构成这类自诉案件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被害人需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另一方面,被害人在行使自诉权时,应当履行举证义务,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庞伟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知识产权、知识产权

已服务8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