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合法妻子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合法妻子被丈夫赶出家门违法,应告其遗弃罪。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夫妻地位平等。家庭应树立优良家风,夫妻应相互忠实、尊重、关爱,家庭成员应敬老爱幼、互相帮助。遭受家庭暴力可向警局、法院、妇联、居委会等机构求助。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当事人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由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确保受暴力威胁的人身安全。
一、丈夫把合法妻子赶出家门违法吗
1、将合法妻子赶出家门是违法。如果没有离婚,就把女方赶出家门,确实属于遗弃,可以告男方遗弃罪,让其承担该有的责任。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一条【基本原则】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婚姻家庭的倡导性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一千零五十五条【夫妻地位平等】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
二、遭受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1、遭受家庭暴力可以向当地警局、人民法院、妇联、居委会等机构寻求帮助。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四章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第二十四条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第二十五条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
第二十七条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延伸阅读
结语:合法妻子被丈夫赶出家门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遗弃行为应被追究责任。而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可以向相关机构求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人民法院应受理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请求。我们应树立优良家风,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共同营造和谐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六十四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六十二条 国家鼓励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共同进行医学检查或者相关健康体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丈夫的财产被妻子私自转走,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夫妻共同财产归双方所有,妻子擅自取走存款不构成犯罪,但不合适。夫妻应平等协商处理共同财产,大额支出需协商决定。妻子行为对第三方有效,但内部需协调解决。夫妻未离婚不能分割财产,除非一方损害共同财产或负有抚养义务且另一方不支付医疗费。...查看全文

妻子与他人同居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属于非法同居,离婚时可以要求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合同违约是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规定,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受损害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合同违约金根据约定支付,如无约定则应相当于实际经济损失,但不得超过可预见损失,欺诈行为需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损害...查看全文

股东带走账簿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企业的营业执照由工商部门管理,而帐本发票则由税务部门管理。因此,任何人都无权擅自拿走这些文件。尽管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的账本和凭证以了解经营状况,但他们不能占有公司的必要资料。股东可以复印或抄写原始账本和凭证以继续核查,...查看全文

不履行合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没有履行合同不是违法行为,而是违约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依法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没有履行合同是违法行为吗 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不构成违法行为,根据《民...查看全文

扰民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扰民违法,处罚为罚款。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制造噪声干扰他人生活,首先处警告,不改正则罚款200-500元。若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安全、侵犯权利、妨害社会管理且具有社会危害性,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不够刑事处罚的,公...查看全文

投毒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投毒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决定了是否构成犯罪,包括对狗的毒杀和对人的威胁。毒杀狗只有在价值超过5000元或属于特殊种类时构成犯罪;若导致人受伤或死亡,根据伤害后果判刑,最高可达无期徒刑或死刑;若危及公共安全,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则构成投放...查看全文

偷拍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偷拍是对他人权利的侵害,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明星在公众场所也不例外,未经同意的拍摄属于偷拍行为,涉及肖像权和隐私权,需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偷窥、偷拍、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可处拘留或罚款,情节较重者可处拘留并罚...查看全文

监视妻子的违法行为是否合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跟踪他人行为通常不构成犯罪。然而,如果在跟踪过程中还涉及其他行为,这些行为可能被认定为犯罪。一般来说,跟踪他人可能侵犯对方的隐私权,这已经触犯了法律。但是,是否受到法律惩罚要根据具体情节来定夺。...查看全文

不履行夫妻义务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妻子不履行夫妻义务不能起诉,可协商解决;若导致感情破裂,可起诉离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夫妻有相互扶养义务,一方不履行时可要求支付扶养费。...查看全文

户籍警违法行为是否构成违法?

户籍民警违规办理户籍可能构成犯罪,涉及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滥用职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户口登记以户为单...查看全文

堵路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违法堵路者将受到相应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拘留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公共交通工具秩序,以及非法拦截交通工具等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聚众实施此类行为的首要分子将受...查看全文

是否逃票构成违法行为?

逃票是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的行为者将受到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五日至十日拘留并可处以500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引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引流犯法,他会涉及侵权,如果发现造成具体损失以及影响恶劣的情况会被起诉。引流就是利用推广方式以及渠道,将他站的客户引导到自己的店铺或网站的过程。做法也就很简单,通过互联网上的一些广告平台发布广告引流,或者通过交换广告引流等方式。 ...查看全文

家长殴打孩子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家长打孩子是否违法,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规定,父母应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禁止家庭暴力和虐待未成年人,对于打伤或打死孩子的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父母应以正确方式教育孩子,打骂孩子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有时甚至会造成家庭悲剧...查看全文

企业个人违法行为是否构成企业违法行为

员工违法如果其个人构成刑事犯罪,则企业并不承担责任。如果员工根据企业的授权对外进行职务行为过程中存在侵权行为,则由该员工所属的企业对外承担侵权责任。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查看全文

发布违法帖子超过500次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规定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信息即构成犯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出轨行为就是违法的吗 单纯的出轨行为...查看全文

霸王餐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吃霸王餐构成治安违法行为,可能受到处罚。明知无钱不付款构成诈骗罪,采取暴力手段拒付款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违法行为可处以拘留、罚款、有期徒刑等刑罚。...查看全文

婚外情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婚外恋小三不犯法,除非涉及重婚行为,可能构成重婚罪。重婚罪包括有配偶而重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涉及现役军人的配偶时,同居或结婚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是否婚外情构成违法行为?

小三破坏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殴打小三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除正当防卫外,故意伤害他人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标准,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责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