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还是民事行为能力

律师回答
摘要:胎儿在民事法律中的地位及遗产继承:胎儿无民事权利能力,但涉及遗产继承等利益保护时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胎儿出生时为活体可继承遗产,出生时为死体则不能继承,而保留的份额按法定继承办理。胎儿出生后即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其保留的遗产成为婴儿财产,由法定代理人管理。胎儿出生后不久死亡,遗产由父母法定继承。
胎儿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也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民法典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如果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作为民事主体可以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的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胎儿出生后是否能继承遗产,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活体,胎儿即成为活的婴儿,也就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这时,为胎儿所保留的遗产即成为婴儿的财产,可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保管。
2、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死体,不能继承遗产,则该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3、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活体不久即死亡,为胎儿保留的遗产则由婴儿的唯一继承人即其父母法定继承。
延伸阅读
胎儿的法律地位及其对民事关系的影响
胎儿的法律地位及其对民事关系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备受争议的问题。在法律上,胎儿被视为未出生的个体,其法律地位不同于已出生的人。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胎儿权益的关注日益增加。
胎儿的法律地位涉及到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民事权利能力指胎儿是否有权利享受法律保护,例如继承财产、受到侵权行为的赔偿等。民事行为能力则涉及胎儿是否能够主动参与民事活动,例如签订合同、进行诉讼等。
胎儿的法律地位对民事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方面,保护胎儿权益有助于确保其在出生后能够享受应有的法律权利。另一方面,对胎儿权益的保护也可能对其他人的权益产生影响,例如医疗机构、医生、父母等。
在实践中,各国对胎儿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存在差异。一些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胎儿的权益,而其他国家则将胎儿的权益与母亲的权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医学技术的进步也对胎儿权益的界定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胎儿的法律地位及其对民事关系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具有争议的问题。在确保胎儿权益的同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结语:胎儿的法律地位及其对民事关系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备受争议的问题。在保护胎儿权益的同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胎儿权益的关注日益增加,对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界定也需要更多的探讨和规范。不同国家在胎儿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还是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分析:由于初生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因而在行使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时候,应当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死体,无论是侵权行为致死,还是其他原因所致,胎儿都不能产生损害赔偿请求权...查看全文

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还是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分析:由于初生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因而在行使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时候,应当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死体,无论是侵权行为致死,还是其他原因所致,胎儿都不能产生损害赔偿请求权...查看全文

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胎儿没有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但在涉及遗产继承和赠与方面视为有民事权利能力。胎儿娩出时若为死体,则不存在民事权利能力。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如为死体则按法定继承办理。胎儿出生后是否能继承遗产分三种情况,活体婴儿可独立成为民...查看全文

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与遗产继承相关,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活体,则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并可以继承遗产;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死体,则不能继承遗产;如果胎儿出生后不久即死亡,则遗产由父母继承。...查看全文

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一、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一般是不具有的。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但有例外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查看全文

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胎儿在出生前没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涉及遗产继承等利益保护时会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胎儿娩出时为死体则不存在民事权利能力。遗产分割时需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按法定继承办理。胎儿出生后能否继承遗产,分为活体、死体和活体不久即死亡三种情况,...查看全文

胎儿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吗

法律视胎儿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其权利和利益受法律保护,但仅涉及胎儿利益保护时适用,不使胎儿承担民事义务。...查看全文

胎儿何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在出生前不存在,但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情况下,胎儿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包括遗产继承和接受赠与等情况。胎儿作为法定继承人可继承遗产,也可以接受赠与财产。然而,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查看全文

胎儿是否具备民事权利能力?

胎儿民事权利与行为能力:胎儿一般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涉及遗产继承等利益保护时视为具有。胎儿要求预留份额,胎儿娩出时为死体则没有权利能力。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18岁以劳动收入为主的也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8岁以上...查看全文

胎儿是否具备民事权利能力?

胎儿无民事权利能力,但在遗产继承或接受赠与等相关事项中,胎儿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若胎儿已死,则不存在民事权利能力。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继承份额,若胎儿已死,则按法定继承方式处理。胎儿出生后,若是活体则成为独立民事主体,遗产为婴...查看全文

胎儿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法律分析: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其实,胎儿在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形下,是被视为有民事权利能力,其他情况下没有民事权利能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三条 然人从出生...查看全文

胎儿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法律分析: 胎儿有民事权利能力。胎儿在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形下,被视为有民事权利能力,其他情况下没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 ...查看全文

什么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民事行为能力,,就是公民亲自参与民事活动,在具体民事活动中去设定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意思能力,包括遇见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能力是以智力状况为标准的。如果...查看全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合同订立主体应具备的条件是: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必须意思表示自愿真实。订立合同时,合同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查看全文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我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查看全文

胎儿是否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胎儿在出生前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但并非独立的自然人,无法根据一般规定得到保护。根据法律分析,胎儿自怀孕起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可以行使继承权等建议,但如果胎儿在出生时已经死亡,则在怀孕期间失去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查看全文

什么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法律解析: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尚未出生,本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又有必要在一定情形下对胎儿的利益进行保护,因此,法律作出了特别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查看全文

什么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法律解析: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尚未出生,本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又有必要在一定情形下对胎儿的利益进行保护,因此,法律作出了特别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查看全文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差别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是:民事权利能力自公民出生时就有,而民事行为能力则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况直接相关,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智力状态正常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对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具有统一性,而法律...查看全文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差别是什么?

律师解答: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是:民事权利能力自公民出生时就有,而民事行为能力则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况直接相关,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智力状态正常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对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具有统一性,而法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