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签订遗赠抚养协议书要满足哪些条件才生效?

律师回答

1、遗赠人和扶养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协商一致,协议条款完备,权利义务明确、具体、可行;
3、遗赠的财产属遗赠人所有,产权明确无争议;
4、财产为特定的、不易灭失;
5、遗赠人的债权债务有明确的处理意见;
一、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如何区别
1、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法律行为,而遗赠是单方法律行为。遗赠扶养协议采用合同形式,而遗赠的意思表示采用遗嘱形式。2、遗赠扶养协议是死后生效行为与生前生效行为的结合,而遗赠属于死后生效的行为。3、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人必须是有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集体组织,而遗赠中的受遗赠人可以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也可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4、遗赠扶养协议属于有偿的行为,遗赠是无偿的行为。5、遗赠扶养协议属于有偿的行为,遗赠是无偿的行为。
二、遗赠与遗嘱继承、赠与有何区别
遗赠与遗嘱继承都是公民以遗嘱方式处分自己财产而在其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遗赠与赠与都是公民自愿、无偿地将自己的财产赠给他人的法律行为。但是,遗赠与遗嘱继承、赠与之间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一)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的主体范围不同。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而且是与立遗嘱人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抚养关系的自然人。而受遗赠人则可以是国家、集体组织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即并不限于自然人,可以是与遗嘱人有密切联系的人,也可以是与遗嘱人没有任何关系的人。
(二)遗嘱继承权与受遗赠权的客体范围不同。遗嘱继承权的客体是遗产,遗嘱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是概括地承受财产权利和被继承人生前的财产义务。而受遗赠权的客体只是遗赠人生前享有的财产权利,受遗赠人并不承受被继承人的债务。
(三)受遗赠人与遗嘱继承人作出接受和放弃表示的要求不同。受遗赠人接受遗赠的,应于法定期间内作出接受遗赠的明示的意思表示。我国《民法典》第25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而遗嘱继承人自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则视为接受继承,放弃继承权必须于此期间内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
三、对遗嘱见证人有什么要求?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合法的见证人的,下列人员不能成为遗嘱见证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前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不能以自己名义参加民事活动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后者则是其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二者均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参与订立遗嘱这类较复杂民事活动。如果他们在场,其见证不具有法律效力。
(2)继承人、受遗赠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不能作为见证人的原因不在于其是否有民事行为能力,而在于他们与遗嘱有直接利害关系,有可能影响遗嘱人自愿表达其内心意志,再者他们证明难以保持客观性何真实性。因此,法律明确规定继承人、受遗赠人不得作为遗嘱见证人。
(3)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由于利益关系的影响,难以保证其证明的客观性、真实性,所以这些人也不能做遗嘱见证人。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也应当视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遗赠扶养协议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生效?

遗赠扶养协议的主旨是确保协议双方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财产归属明确,扶养人履行义务,并在协议上签字。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该组织或个人承担生养死葬义务并享有受遗赠的权...查看全文

遗赠抚养协议生效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1、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2、遗赠人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3、遗赠人的遗嘱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4、受遗赠人须为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人,且在遗赠人的遗嘱生效时...查看全文

遗赠抚养协议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遗赠人和扶养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协商一致,协议条款完备,权利义务明确、具体、可行;3、遗赠的财产属遗赠人所有,产权明确无争议;4、财产为特定的、不易灭失;...查看全文

遗赠抚养协议的签订条件有哪些?

律师分析: 1)遗赠人和扶养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协商一致,协议条款完备,权利义务明确、具体、可行; 3)遗赠的财产属遗赠人所有,产权明确无争议;财产为特定的、不易灭失; 4)遗赠人的债权债务有明确的处...查看全文

遗赠抚养协议的签订条件有哪些

签订遗赠抚养协议的条件:1、遗赠人和扶养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协商一致,协议条款完整,权利义务明确、具体、可行;3、遗赠财产归遗赠人所有,产权明确无争议;财产具体,不...查看全文

遗赠抚养协议的签订条件有哪些

法律解析: 1)遗赠人和扶养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协商一致,协议条款完备,权利义务明确、具体、可行; 3)遗赠的财产属遗赠人所有,产权明确无争议;财产为特定的、不易灭失; 4)遗赠人的债权债务有明确的处...查看全文

遗赠抚养协议的生效有哪些条件

遗赠抚养协议生效条件有:1、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2、遗赠人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3、受遗赠人须为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人,且在遗赠人的遗嘱生效时生存之人。...查看全文

遗赠抚养协议生效的条件有哪些?

1、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2、遗赠人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3、遗赠人的遗嘱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4、受遗赠人须为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人,且在遗赠人的遗嘱生效时...查看全文

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签订离婚协议

一、必须双方自愿; 二、应由双方亲自签署,不得由他人代签; 三、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四、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包括子女的利益; 五、不得有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条款; 六、协议应当履行,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查看全文

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签订离婚协议

签订离婚协议的条件:一、必须双方自愿;二、应由双方亲自签署,不得由他人代签;三、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四、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包括子女的利益;五、不得有其他违反公序良...查看全文

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签订离婚协议?

律师分析: 一、必须双方自愿; 二、应由双方亲自签署,不得由他人代签; 三、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四、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包括子女的利益; 五、不得有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条款; 六、协议应当履行,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方不...查看全文

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签订离婚协议

法律解析: 一、必须双方自愿; 二、应由双方亲自签署,不得由他人代签; 三、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四、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包括子女的利益; 五、不得有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条款; 六、协议应当履行,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方不...查看全文

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签订离婚协议

法律分析:一、必须双方自愿;二、应由双方亲自签署,不得由他人代签;三、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四、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包括子女的利益;五、不得有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条款;六、协议应当...查看全文

遗赠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生效?

遗赠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须具备下列条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1、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遗赠。遗赠人的行为能力应以遗嘱设立时的情况为准。2、遗赠人行使遗赠权不得违背法律规定。遗赠人行使遗赠权,只能处...查看全文

遗赠抚养协议生效要件包括哪些?

遗赠扶养协议生效条件:1、具备遗嘱能力;2、为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3、遗嘱符合法律规定;4、受遗赠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且在生效时存活;5、受遗赠人不得丧失权利;6、遗产是可能和合法的。...查看全文

遗赠扶养协议签订条件有哪些

遗赠抚养协议属于民事合同的范畴,其效力的界定应当考量是否具备民事合同生效的要件:(1)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2)意思表示真实,在订立协议过程中存在虚假表示与隐藏行...查看全文

满足哪些条件协议生效?

法律解析: 首先主体必须合格。其次,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再次,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满足哪些条件协议生效?

律师解答: 首先主体必须合格。其次,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再次,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协议生效的要件是什么协议满足哪些条件才会生效?

律师解答: 合同生效要满足以下要件: 1、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2、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3、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协议生效的要件是什么协议满足哪些条件才会生效?

法律解析: 合同生效要满足以下要件: 1、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2、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3、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