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共犯的认定原则?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共同犯罪者的认定原则,即“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该原则适用于共同正犯的场合,各正犯的行为在客观上相互利用、相互补充,使自己的行为与其他人的行为一体导致了结果的发生。我国刑法理论中未对正犯和共犯进行区分,这种弊端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得以体现。为此,需要明确诈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界限以及共同犯罪的形式,包括共同正犯、帮助犯、教唆犯和胁从犯。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共同犯罪者的认定原则是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即使只分担了一部分实行行为的正犯者,也要对全部结果承担正犯的责任。“部分实行全部责任”是正犯的归责原理,在共同正犯的场合,各正犯的行为在客观上相互利用、相互补充,使自己的行为与其他人的行为一体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因此,即使只分担了一部分实行行为的正犯者,也要对全部结果承担正犯的责任。该原理适用的前提是分清正犯和共犯。我国刑法理论按照共同犯罪人的地位和作用分为主犯、从犯,并没有从正犯和共犯的角度来区分。这种弊端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得以体现。
一、诈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界限是什么
诈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界限是:
1、客观行为不同;
2、法益侵害不同,诈骗是侵财类犯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特别是在一帮多的情形下,侵害法益具有多元化,不仅是网络空间管理秩序,甚至会蔓延至毒品、淫秽物品、洗钱、知识产权等不特定领域的秩序。
3、主观故意不同,当行为人与被帮助人主观存在通谋时,如为事前事中通谋则为正犯共犯,事后帮助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罪名;当行为人与被帮助人不存在主观通谋时,则要根据不同情形综合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实施帮助。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形式包括共同正犯、帮助犯、教唆犯、胁从犯。《刑法》对共同犯罪的形式根据共犯内部的分工不同作出了划分。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谋划、共同实施犯罪,两人都是正犯实行者,没有分工明确的区分。帮助犯是指为实行犯提供物质、财力帮助的人,帮助犯一般不参与实行行为,一般会提供望风、提供作案工具、提供经济帮助等行为,在共同犯罪中属于从犯。教唆犯是指通过教唆他人,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行为。
延伸阅读
结语:共同犯罪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形式,共同犯罪者的认定原则是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在共同正犯的场合,各正犯的行为在客观上相互利用、相互补充,使自己的行为与其他人的行为一体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因此,即使只分担了一部分实行行为的正犯者,也要对全部结果承担正犯的责任。同时,我国刑法理论按照共同犯罪人的地位和作用分为主犯、从犯,并没有从正犯和共犯的角度来区分。这种弊端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得以体现。为此,在处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时,要正确认定共同犯罪人的责任,分清正犯和从犯,以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
法律依据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多人共同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对其参与期间该诈骗团伙实施的全部诈骗行为承担责任。在其所参与的犯罪环节中起主要作用的,可以认定为主犯;起次要作用的,可以认定为从犯。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共犯的认定原则有哪些

法律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共犯的认定原则为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是指尽管行为人只分担了部分实行行为,也要对共同实行行为造成的全部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查看全文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法律解析: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查看全文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法律分析: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查看全文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律师分析: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查看全文

信用卡诈骗罪共犯的认定原则

本文讲述了共同犯罪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以及从实质观点来看如何认定犯罪。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必须有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且各行为人必须有相同的犯罪故意,同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查看全文

电信网络诈骗的共犯认定及预防策略

本文介绍了经济犯罪侦查的工作内容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经济犯罪侦查是对金融犯罪、经济诈骗等各类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侦查,以保护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安全。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常见的诈骗...查看全文

诈骗罪共同犯罪数额的认定原则是什么?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多人共同故意犯罪。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主犯和从犯的判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犯罪,量刑标准和刑...查看全文

电信网络诈骗共犯如何认定,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有哪些?

律师分析: 认定标准为,二人以上且均应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存在共同的犯罪行为。有下列手段:1、网络购物诈骗;2、网络中奖诈骗;3、冒充公检法诈骗;4、医保、社保诈骗;5、解除分期付款诈骗;6、包裹藏、毒诈骗。 ...查看全文

电信网络诈骗共犯如何认定,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有哪些

法律分析:认定标准为,二人以上且均应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存在共同的犯罪行为。有下列手段:1、网络购物诈骗;2、网络中奖诈骗;3、冒充公检法诈骗;4、医保、社保诈骗;5、解除分期付款诈骗;6、包裹藏、毒诈...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的犯罪认定方法是什么

构成以下几个要件即可认定为网络诈骗: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查看全文

诈骗罪共同犯罪数额的认定原则

诈骗罪的共同犯罪应以受损总额计算,经济犯罪共犯的指向是参与整个犯罪的金额。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侵犯客体和犯罪手段。合同诈骗罪仅限于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骗取财物。量刑方面,诈骗罪根据数额划分刑罚等级,而合同诈骗...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犯罪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网络诈骗犯罪的认定:_x000D_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_x000D_ 2.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_x000D_ 3.主体要件,主体是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怎么认定犯罪

法律解析: 网络诈骗,只要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同样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一般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而不是以骗取...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怎么认定犯罪

法律分析:网络诈骗有以下要件的认定犯罪:_x000D_ 1、主体是一般主体;_x000D_ 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_x000D_ 3、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_x000D_ 4、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网络使用欺诈方...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怎么认定犯罪

法律分析: 认定网络诈骗的条件有: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行为人得到了财产的情形。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怎么认定犯罪

法律分析:网络诈骗,只要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同样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一般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而不是...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怎么认定犯罪?

律师分析: 网络诈骗,只要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同样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一般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而不是以骗取...查看全文

电信诈骗共同犯罪怎么认定

法律解析: 认定为电信诈骗共同犯罪的条件:主体是两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具有共同诈骗的故意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共同协作、实施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查看全文

电信诈骗共同犯罪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认定为电信诈骗共同犯罪的条件:主体是两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具有共同诈骗的故意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共同协作、实施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