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法院如何判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职务侵占罪的定义、刑罚以及司法解释数额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罪的刑罚可以根据数额大小和犯罪情节进行调整。在司法解释中,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的标准有明确的界定,并且可以结合犯罪情节和其他因素进行确定。
一、职务侵占罪法院如何判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职务侵占罪司法解释数额规定
1、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
延伸阅读
结语:职务侵占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对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法院可以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而对于数额巨大的行为,则可以处以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确定量刑起点时,可以根据犯罪数额、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以确定基准刑。同时,必须明确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才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职务侵占罪法院如何判决处理?

职务侵占罪的判决处理根据《刑法》规定,依据财物数额大小进行刑罚,同时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单位人员的行为也有不同处理。与贪污罪相比,主体要件、犯罪行为、犯罪对象、情节要件和法定刑等方面存在区别。司法实践中,对职务侵占罪的判决处理应遵循法...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行为人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如果金额较大的,法院会判处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如果金额巨大的,会判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的处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法律分析:法院对职务侵占罪既遂的判刑规定是:行为人通过职务侵占单位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该罪是在客观上体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查看全文

法院对职务侵占罪如何裁判?

法律分析: 法院对职务侵占罪这样裁判: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查看全文

法院对职务侵占罪如何裁判?

法律分析:法院对职务侵占罪的裁判: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查看全文

法院如何判断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案件必须由公安机关立案受理,但法院可以直接受理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决定的案件。...查看全文

法院如何审理职务侵占罪?

公安机关不应立案受理职务侵占罪案件,属于公诉案件。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指刑事案件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由法院直接立案和审判。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证...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如何判刑?

律师分析: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属于公诉案件,一旦构成规定的条件,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只能争取在自首、坦白、立功、积极退赃等方面争取从轻或减轻...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如何判刑

法律分析: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如何判罚?

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规定了对于利用职务便利占用单位财物的处罚,数额较大者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者可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没收财产。对于国有单位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将依据《...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该如何判刑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的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查看全文

如何对职务侵占罪判刑

对职务侵占罪的判刑:1、职务侵占罪量刑根据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的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股东职务侵占罪如何判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章,股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司财物构成职务侵占罪的,要依据犯罪情节判刑,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如何判刑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为: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如何判刑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为: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如何判刑?

律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为: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如何判刑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如何判刑?

职务侵占判刑如下:1、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职务侵占或者单位人员受贿犯罪数额不同:一类地区以2万...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要如何判缓刑

职务侵占罪判缓刑需根据需要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人、犯罪情节和量刑情节都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职务侵占罪可以缓刑,但只能适用缓刑,不一定适用缓刑。缓刑不是刑罚的类型,而是刑罚执行的制度。宣告缓销缓刑,原刑期不再执行的刑罚执行制度。宣告缓期...查看全文

如何判定职务侵占罪行为?

职务侵占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大小而定,数额较大者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者可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能没收财产。在国有公司中从事此类行为者将依法定罪处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