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如何解除取保候审?

律师回答
摘要: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于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主要思想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取保候审解除由被取保候审人或者其委托人向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公安机关提出,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于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
取保候审解除首先由被取保候审人或者其委托人向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公安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要求,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如果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办案人员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由取保候审人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同时,办案人员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
解除取保候审的情形是: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延伸阅读
取保候审是一种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对于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保障以及案件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施取保候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取保候审的程序和流程不够规范,导致执行随意。一些司法机关在办理取保候审案件时,存在执法不当、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比如,在取保候审期间,有些司法机关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对被取保候审人进行监管,导致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其次,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不够明确,导致滥用。在办理取保候审案件时,一些司法机关滥用取保候审的权力,将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案件适用取保候审,从而导致案件处理不公。

针对这些问题,法律界呼吁司法机关在实施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应当更加规范程序,明确适用范围,防止滥用职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有关机关也应当加强对司法机关取保候审工作的监督,确保取保候审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于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取保候审解除首先由被取保候审人或者其委托人向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公安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要求,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如果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办案人员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由取保候审人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同时,办案人员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解除取保候审的情形包括: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取保候审怎么解除,如何办理解除取保候审

该文段描述了取保候审的解除流程。申请人或其委托人向公安机关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审核解除条件并制作相关文件,案件承办人填写《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并办理...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如何解除

法律分析: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1、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2、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3、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如何解除?

律师分析: 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1、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2、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3、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如何解除

取保候审期限已过,且没有任何违反该强制措施的行为是当前刑事诉讼过程中案件当事人特别是被取保候审人员必须要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取保候审措施如何解除。...查看全文

什么是取保候审?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适用对象及申请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轻刑或不致危害社会安全,或患病、怀孕等情况下,可申请取保候审。申请时需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是什么?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侦查机关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确保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查看全文

什么是解除取保候审?

律师分析: 解除取保候审的意思就是取保候审这一强制措施结束了,未变更其他强制措施说明该案件侦查告一段落了,不必再履行取保候审期间的报告义务,可以凭借解除取保候审通知退还交纳的保证金。解除取保候审主要是两种情况,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期...查看全文

什么是解除取保候审

解除取保候审的意思就是取保候审这一强制措施结束了,未变更其他强制措施说明该案件侦查告一段落了,不必再履行取保候审期间的报告义务,可以凭借解除取保候审通知退还交纳的保证金。解除取保候审主要是两种情况,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期间届满。...查看全文

什么是解除取保候审

解除取保候审的意思就是取保候审这一强制措施结束了,未变更其他强制措施说明该案件侦查告一段落了,不必再履行取保候审期间的报告义务,可以凭借解除取保候审通知退还交纳的保证金。解除取保候审主要是两种情况,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期间届满。...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是如何解除的

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举措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 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者变更强制举措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什么时候解除

一是发现对被取保候审的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取保候审是指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且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如何解除?

取保候审后的解除,执行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15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 取保候审如何解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如何去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人民法院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对其实施的一种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施行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后,其犯罪嫌疑人极其家属可以向相关机关申请解除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解除取保候审

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说明立案的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认定嫌疑人参与了犯罪,所以,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他们不会再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解除取保候审不代表结案,如果到期仍无证据对该犯罪嫌疑人移送审查起诉的话,只...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到期的解除方式:执行机关应提前15天通知决定机关,解除取保候审或变更强制措施。决定机关解除后,应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相关单位。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查看全文

什么是取保候审制度?如何适用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以确保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取保候审可以通过保证人担保或提供保证金的方式实施。申请取保候审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保证人如何解除?

如何取消取保候审保证人的主要步骤包括:审核解除条件、办理法律手续以及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具体操作为:公安机关审查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撰写解除报告书,经审查后制作解除决定书和通知书,解除手续办理完毕。...查看全文

如何解除取保候审手续

法律分析: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一)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二)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查看全文

如何申请解除取保候审

法律分析: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一)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二)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查看全文

如何申请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解除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和退还保证金三个步骤。被取保候审人或其委托人向公安机关提出解除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办案人员制作解除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签字,同时退还保证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