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的面积有法律依据吧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农村房屋确权面积以实际面积为准,包括庭院面积。到法院确权诉讼程序包括在房产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缴纳诉讼费,准备相关证据材料,递交起诉状并补充证据,等待开庭审理,最终申请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办理产权。
一、民法典农村房屋确权面积包括什么
民法典对农村房屋确权面积包括什么没有作出规定,而一般情况下房屋确权面积以房屋实际面积为准,如果有庭院的,包括庭院面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一十一条【不动产登记申请资料】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二、到法院确权诉讼要什么程序
1、在房产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房屋确权之诉属于不动产纠纷,应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2、诉讼受理费:案件收取,一般每件300元。
3、准备材料:起诉书、房产产权归属的相关证据,包括首付款、购房合同、房款收据、契税证明等可以证明产权的资料或产权分割协议、产权公证资料等;原、被告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
4、在房产地法院立案庭递交起诉状,根据要求缴费会得到一个立案通知书,在举证期把证据递交补充齐全。等开庭审理。
5、如果最终得到确权判决,要及时申请法院给房管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办理产权。
延伸阅读
结语:民法典对农村房屋确权面积包括什么没有明确规定,通常以房屋实际面积为准,如有庭院,则包括庭院面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不动产登记申请需要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若发生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当事人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人民政府申请处理,如不服处理决定,可在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确权诉讼程序包括提起诉讼、缴纳诉讼受理费、准备起诉材料、递交起诉状并补充证据,最终申请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办理产权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一十二条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三)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二十一条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的协议或者签订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九十日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土地确权法律依据

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全面的土地确权基本法,因此,体现我国土地权利法律内容散见于基本法、土地法律和各种土地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中: 基本法:《宪法》、《民法典》。 土地法律:《土地管理法》、...查看全文

土地确权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土地确权是在法律政策的规定下,确定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其他权利的过程,也称为确权。它是当前乡村土地变革与流转的重点。确权后,农村土地的两权变成了三权,即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其中经营权可以流转和抵押贷款,给农民带来更多的财产权益...查看全文

土地确权有哪些法律依据

法律法规依据有:《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 文件政策依据有: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查看全文

土地确权的法律法规和依据

法律分析: 我国关于土地确权的法律法规和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土地确权的法律法规和依据

法律分析: 土地确权的法律法规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三十...查看全文

农村土地确权法律法规依据有哪些

《土地管理法》第九条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十条 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查看全文

农村土地确权法律法规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农村土地确权法律法规依据有:土地确权是指确认某一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行为,农村土地确权发生的是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土地所有权不发生转移、仍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土地征收的审批机关土地确权的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法律法规依据: 《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土地管理法》第九条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查看全文

农村土地确权的依据

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全面的土地确权基本法,因此,体现我国土地权利法律内容散见于基本法、土地法律和各种土地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中: 基本法:《宪法》、《民法典》。 土地法律:《土地管理法》、...查看全文

农村土地确权的合法依据有哪些?

该文章主旨:《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土地除法定国有外属农民集体所有。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可依法划归单位或个人使用,使用者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查看全文

土地确权没发证只有土地承包合同有法律依据吗

确权颁证就是利用各种资料确认农户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颁发证书。确权就是利用农村土地承包台账、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等资料对农户依法享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不动产权利,国家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其归...查看全文

土地确权的依据是什么

土地确权的主旨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物权、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解决纠纷并维护农民权益。土地确权的依据是相关法律法规,土地确权纠纷由不同层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土地...查看全文

土地出让底价确定的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确定出让底价时,应当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土地估价机构,根据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当地的土地市场供求情况、土地市场地价水平和拟出让宗地设定的土地条件,评估出拟出让宗地在出让时点和出让方案设定的土地条件...查看全文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法律依据

土地使用权取得的依据是《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土地使用证是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土地使用权的获取方式包括出让方式、协议方式和转让方式。出让方式是国家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查看全文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法律依据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查看全文

国有土地收回的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国有土地收回的法律依据: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土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可以将土地收回或者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将土地提前收回,不过必须要给予补偿。...查看全文

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依据

公民在购置房产时所取得的并不是土地所有权,而只是土地使用权,这是国家为了经济开发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根据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将土地的使用权暂时转移给个人的行为。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如果需要收回土地时,可以通过向居民进行一定标准的补偿的...查看全文

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公民在购置房产时所取得的并不是土地所有权,而只是土地使用权,这是国家为了经济开发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根据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将土地的使用权暂时转移给个人的行为。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如果需要收回土地时,可以通过向居民进行一定...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权收储的法律依据

土地使用权收储的原则是政府主导、统一计划、规划先行,以及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土地收储是指国家土地储备机构购买流入市场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储备用地。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通过实施土地收储,增加地方财政...查看全文

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公民在购置房产时所取得的并不是土地所有权,而只是土地使用权,这是国家为了经济开发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根据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将土地的使用权暂时转移给个人的行为。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如果需要收回土地时,可以通过向居民进...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