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纠纷:如何认定间接损失?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中未明确规定侵权责任纠纷中间接损失的界定,间接损失需受害人提供证据证明。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损害赔偿范围应相当于违约造成的损失,但不得超过预见到的损失;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治疗费、护理费、误工减少的收入等;侵害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数额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财产损失按市场价格计算;赔偿费用支付方式可协商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
一、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纠纷中间接损失如何界定
民法典对侵权责任纠纷中间接损失如何界定没有作出规定,而间接损失是指可得利益的丧失,间接损失由受害人提供证据证明才能确定。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四条【损害赔偿范围】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数额的确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财产损失计算方式】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条【赔偿费用支付方式】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提供相应的担保。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侵权责任纠纷中间接损失的界定未作出明确规定。间接损失是指可得利益的丧失,需要受害人提供证据证明才能确定。根据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和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损害赔偿范围应相当于违约或侵害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预见到的损失。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可由当事人协商,若协商不一致,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四十条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零六条 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如何界定侵权责任纠纷中的间接损失?

民法典中未明确界定侵权责任纠纷中间接损失,需要受害人提供证据来确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损害赔偿范围应相当于违约或侵权所造成的损失,但不得超过可预见的损失。对于人身损害,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侵害人身...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明确侵权责任纠纷中的间接损失界定?

侵权责任纠纷中间接损失的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和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如无法协商一致,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赔偿费用应一次性支付...查看全文

侵权责任纠纷中如何界定间接损失?

间接财产损失的赔偿范围是根据受害人合理预见的违约可能产生的实际损失来确定的。赔偿的目的是将受害人置于合同正常履行所能达到的同样状态。确定当事人是否可以合理预见要根据其具有的知识来认定。...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侵权责任纠纷中的间接损失?

间接财产损失的赔偿范围是根据受害人可以合理预见的违约可能产生的损失来确定的。赔偿的目的是使受害人在金钱能力范围内恢复到合同正常履行所能达到的同样状态。受害人应提供可得利益的证据,以主张间接损失的赔偿。...查看全文

怎样认定侵权责任纠纷中的间接损失?

间接财产损失的赔偿范围及确定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审判实践,间接损失是指因侵权或违约行为未能获得应得利益而造成的损失。被侵权人需提供可得利益的证据,赔偿数额由协商或法院确定。对于违约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权纠纷能否主张间接损失

间接损失是指被侵权人基于财产可能获得的利益减少,而非现有财产的减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侵权人可以主张间接损失,前提是能证明侵权行为导致了这种损失。...查看全文

界定了侵权责任纠纷中间接损失的相关问题

间接财产损失的赔偿范围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和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在违约损失的范围界定中,赔偿的目的是将受害人置于合同正常履行状态,损失应在正常和自然情形下发生,且应合理预见。预见的认定可根据当事人的知识进行推定或...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权责任是否包括间接损失

侵权责任赔偿范围包括直接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侵害行为对被侵害权益本身造成的损害,间接损失是因权益受侵害间接致使受害人的财产遭受的损失。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因果关系来支持请求的某项间接损失赔偿,如有明确规定必定支持,若无规定则需因...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权责任是否包含间接损失

侵权责任包括直接和间接损失赔偿,直接损失是因侵害行为对被侵害权益本身造成的损害,间接损失是因权益受侵害间接致使受害人财产遭受的损失。法院会根据法律明确规定支持某些间接损失的赔偿,如误工损失、伤残赔偿金等。若没有明确规定,只要该项损...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地如何确定

民法典未对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地进行规定,但根据民事诉讼法,侵权行为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同时,最高法院解释明确规定了侵权行为地的范围,包括实施地和结果发生地,对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和产品、服务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诉讼也有具...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损失如何赔偿

《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损失赔偿包括人身和财产侵权赔偿,其中人身损害需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残疾需赔偿辅助具费和赔偿金,死亡需赔偿丧葬费和赔偿金。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包括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行为人过错。行为人因过错...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权责任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侵权责任的认定是存在民事违法行为、存在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权责任中如何认定过错

法律分析:侵权责任中这样认定过错:_x000D_ 1、认定过错,行为人必须要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_x000D_ 2、行为人需要实施危害行为。_x000D_ 3、法律对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具有否定评价。_x000D_ 4、在判断...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权纠纷如何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侵权纠纷责任承担方式有:_x000D_ (一)修理、重作、更换;停止侵害;_x000D_ (二)消除危险;_x000D_ (三)排除妨碍;_x000D_ (四)恢复原状;_x000D_ (五)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查看全文

侵权责任法中的间接损失有哪些

法律分析: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间接损失主要包括财物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和人身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财产损害的间接损失如预期可得纯利润等。人身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如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权利受损而造成的间接损失。如误工产生的损失或者因...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规定侵权财产的间接损失赔偿?

侵权行为造成的间接损失可以获得赔偿,但需有足够证据证明存在,法院才支持间接赔偿主张。根据《民法典》第1165、1166、1187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权益应承担责任,不论有无过错都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协商赔偿...查看全文

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应如何去认定

法律分析: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可以通过以下构成要件认定:_x000D_ 1、行为人从事了民事违法行为;_x000D_ 2、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事实;_x000D_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_x000D_ ...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规定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地?

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地确定,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侵权行为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地和结果发生地,信息网络侵权行为的行为地是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查看全文

民法典身体损害纠纷是侵权责任纠纷吗

法律分析:民法典身体损害纠纷是侵权责任纠纷。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查看全文

民法典损害责任纠纷属于侵权吗

法律分析:民法典损害责任纠纷属于侵权。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继续履行等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