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保护动物规定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律师回答
摘要:非法捕获保护动物的处罚在法律中已有明确规定,包括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以及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违法者将面临拘役、有期徒刑和罚金等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本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行为人故意为了牟利、自用、馈赠亲友或取乐等目的而进行非法捕杀行为即可构成犯罪。
非法捕获保护动物的处罚在法律中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下面就是具体内容: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狩猎罪】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管理制度。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但可以归纳为3类:猎取珍贵、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捕捞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杀害珍贵、濒危的陆生或水生野生动物。
到于其捕杀行为是在何时、何地、用何种工具,采用何种方法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实践中具有非法猎捕和杀害两种方式之一的,即可构成本罪,同时具备两种方式的,也只构成一罪,不能按数罪并罚。
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就构成犯罪。不以其是否具备“情节严重”作为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既遂,以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只要完成猎取、捕捞、杀害行为之一的,构成既遂。是否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并非本罪既遂的唯一标志。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也可成为本罪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如紧急避险)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可能是为了出卖牟利、自食自用、馈赠亲友或者出限取乐的目的,都可以构成本罪。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和相关法律规定,非法捕获保护动物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对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以及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处罚。此外,对于非法狩猎行为,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的处罚。此类犯罪行为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法律将严厉打击并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22修正):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以食用为目的猎捕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猎获物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猎获物或者猎获物价值不足二千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以食用为目的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野生动物;情节严重的,并处野生动物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22修正):第三章 野生动物管理 第二十八条 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但国务院对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
出售、利用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提供狩猎、人工繁育、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
实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用标识的范围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出售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野生动物的,还应当依法附有检疫证明。
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应当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并保障野生动物健康状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违反二级保护动物保护规定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违法吃二级保护动物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被没收财产。此外,违反狩猎法规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也将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查看全文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野生动物的食用并不犯罪,但前提是猎捕或购买合法。非法猎捕、杀害或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刑十年以上。国家保护动物如大熊猫、老虎禁止猎捕、杀害,同时禁止收购、运输、出售,违者将承担刑事责任。然而,对于非国家保护的野生...查看全文

违反名誉权规定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严重者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正当评论、法定职务范围内行为、特殊关系行为需遵守法律限制,否则属于侵权。受害人同意信息透露需在限定范围内,超出则需承担严重后果。侵权行为需赔偿道歉等,严重者需接受法庭审判。...查看全文

违反保险规定会承担的法律责任

公民骗取社会保险的法律后果是: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将被责令退回骗取的保险金,并处以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骗取商业保险的法律后果是: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故意虚构...查看全文

违反劳动法规定,公司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雇主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否则雇主需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的解除可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方式,法定解除是根据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进行解除,而协商解除是双方自愿通过协商提前解...查看全文

违反合同法律规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及合同履行中的欺诈行为概述。合同欺诈行为可能导致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合同履行中的欺诈行为包括虚假的质量、商品标识、合同主体、宣传和价格欺诈。合同欺诈属于违法行为,受欺诈方有权在一年内请求...查看全文

违反版权规定会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行为的处罚程度根据侵权情况和后果决定,包括赔偿实际损失、调查费用等。根据刑法,侵犯著作权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将处有期徒刑、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将处更重刑罚。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查看全文

违反出资规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应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可要求违约责任;公司债权人可要求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偿责任。...查看全文

违反劳动合同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解除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若存在规定情形,单位需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支付一年工资,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若违法解除,需双倍补偿。其他情形解除合同时,单位无需...查看全文

违反疫情防护规定会怎样承担法律责任

挪用防控疫情物资将面临法律责任,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且行为导致...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

法律分析:违反保密协议首先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而达成的合意,合法的保密协议受到法律的保护,当事人应当认真履行,不得违反。如当事人未履行保密协议规定的义务,不论是否给用人单位造...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

法律分析:违反保密协议首先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而达成的合意,合法的保密协议受到法律的保护,当事人应当认真履行,不得违反。如当事人未履行保密协议规定的义务,不论是否给用人单位造...查看全文

违反《环境保护法》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违反《环境保护法》承担的法律责任有:罚款;责令改正;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责令停业、关闭;责令恢复原状;罚款,并予以公告;拘留;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引咎辞职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查看全文

违反《环境保护法》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一、违反《环境保护法》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1、罚款;责令改正;   &nb...查看全文

违反《环境保护法》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查看全文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规定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规定及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培训费用。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及相应违约金,同时对负有保密义务的...查看全文

违反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将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包括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需支付赔偿金。根据刑法规定,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数额较大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者将面临...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承担什么责任呢

法律分析:对于违反保密协议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我国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承担什么责任呢

法律解析: 对于违反保密协议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我国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承担什么责任呢

法律解析: 对于违反保密协议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我国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