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将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或者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弄虚作假的,由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破坏生态的,责令停止生产、使用,或者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报告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二是我国目前环境评价存在的问题(1)滞后性。通常,由于缺乏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等背景信息,需要做大量的调查、收集和检测工作,这需要很长时间。
(2)由于项目建设进展迅速,环评中提出的环保措施无法落实,使环评失去了指导作用。
(3)许多地方城市由于功能区划不清或没有功能分区,无法实现合理布局的问题。(4)由于一些项目的评价质量不高,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纠纷或损失,因此提高评价质量成为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公众参与是改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途径,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性质和作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控制新污染,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防患于未然。这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对工程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否则将事半功倍。科学的区域(或城市)规划,合理的经济区划,可以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全面准确的背景资料,加快评价进度,提高评价质量,不仅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也为国家节省开支。环境污染损害综合完整的评估范围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应急处置费用、调查评估费用、污染修复费用、事故影响损害和其他应纳入评估范围的损害。
近期可操作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范围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应急处置费用、调查评估费用和污染修复费用。这五种损伤类型的评估适用于该方法。1。人身伤害人身伤害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贴、人身伤害特殊损害、死亡特殊损害等一般医疗费用。
2。财产损害包括因环境污染事故、事件直接造成的资产财产损害和实际价值降低。根据该方法,财产损害分为国家财产损害、单位财产损害和个人财产损害,其中国家财产损害主要包括国有耕地、林地、湿地、草原等生产性资产的直接产品损失;单位财产损害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产品、半成品和其他资产的损害;个人财产损害主要包括个人所有的渔业产品、农作物、畜禽、房屋和其他资产的损害。本办法所称财产,不包括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应急处置费用,是指环境污染事故、事件发生后,现场救援和应急处理的合理费用,包括防止污染扩大所需的物质和人力投入,以及清理现场、人员转移和安置的合理费用,具体包括污染控制和现场救援费用、现场清理费用、人员转移安置费用、应急监测费用等。调查评估费用是指环境污染损害评估费用,按实际评估费用计算,包括现场预调查、调查监测、污染现场调查、风险评估和损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