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死缓限制减刑的条件有哪些?

律师回答

《刑法》第五十条的判死缓限制减刑的依据,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一、什么罪不能减刑
根据法律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不得减刑,也叫限制减刑。限制减刑针对的主要是一些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刑事案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关于被限制减刑的死缓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刑期的规定:最低服刑时间,如缓期执行期满后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将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如缓刑执行期满后被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将不能少于二十年。
二、死缓逃跑的后果如何?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在缓刑期间逃跑的,是属于故意犯罪的情形,是可以执行死刑的。刑法第五十条【死缓变更】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三、减刑的定义是什么?
减刑的定义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督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的,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提交材料,人民法院依法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下列期限:
1、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一半;
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3、人民法院限制减刑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得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得少于二十年。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判处死缓限制减刑的条件有哪些

判处死缓限制减刑的条件如下:1、累犯前罪被判处十年以上徒刑;2、犯有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犯罪;3、累犯前数罪并罚;4、只有判处死刑,立即...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死缓限制减刑的条件有:_x000D_ (一)在两年期满后可以依法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_x000D_ (二)仅适用于累犯以及实施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犯罪...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条件有哪些

死缓限制减刑的条件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查看全文

死缓的减刑条件有哪些限制?

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适用条件:累犯以及实施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 具备哪些条件可以适用死缓限制减刑? 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适用条件:累犯以及实施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条件具体有哪些

法律分析:死缓限制减刑的条件有:_x000D_ 1、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_x000D_ 2、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又或者是有重大立功表现的。_x000D_ 限制减刑意为重大刑事案件判定为死缓时,若后期有减...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有哪些对象,申请减刑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 死缓限制减刑的对象有以下这些: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减刑条件为服刑期间有悔改表现或者重大立功表现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死缓的限制和减刑条件

死缓限制减刑的情形主要包括累犯和组织暴力犯罪,如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等。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这些情形将受到限制减刑的限制。...查看全文

死缓减刑的条件和限度有哪些

法律分析:   死刑减刑的条件: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后,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死刑的限度: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五年,死刑缓...查看全文

死缓减刑条件受限制

限制减刑是指对累犯及严重暴力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后,根据犯罪情节等因素限制其减刑的一项特殊规定。在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和减刑幅度上要从严掌握。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和被害人谅解等因素都会影响限制减刑的决定。...查看全文

限制减刑的死缓犯有哪些?

律师分析: 在累犯限制减刑。按照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累犯一般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再次故意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形。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查看全文

死缓减刑条件有哪些

死缓减刑条件如下: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核实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创新的;4、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击自然...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条件

死缓限制减刑的情形主要有累犯限制减刑,凡判处死缓的罪犯应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杀人,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被判刑的,法院可以限制减刑。犯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而判刑的,比如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邪教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根据我国刑...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条件

一、什么是死缓限制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已相继公布,并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条件

法律分析: 1、七类严重犯罪判处死缓的限制减刑。修正案(八)规定,凡判处死缓的罪犯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而犯罪者,法院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这是因为,实施七种犯罪之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论罪应当...查看全文

限制减刑的死缓犯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法律分析:一般限制减刑的死缓犯需要符合的条件是:1、在累犯限制减刑;2、在七类严重犯罪判处死缓的限制减刑;3、在犯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罪犯限制减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查看全文

限制减刑的死缓犯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律师分析: 一般限制减刑的死缓犯需要符合的条件是:1、在累犯限制减刑;2、在七类严重犯罪判处死缓的限制减刑;3、在犯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罪犯限制减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要满足哪些条件

1、被判处死缓的累犯; 2、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 3、实施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对其决定限制减刑。...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要满足哪些条件

法律分析: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要满足以下条件:_x000D_ 1、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属于累犯;_x000D_ 2、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凡判处死缓的罪犯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而犯罪者,法院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在犯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罪犯限制减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