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一个人是否犯有犯罪中止?

律师回答
摘要:犯罪中止需要行为人具备中止犯罪的意图,并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行为。此外,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并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偷了东西还回来不算犯罪中止,而犯罪团伙解散也不算犯罪中止。
首先,犯罪中止需要行为人具备中止犯罪的意图。
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
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然后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最后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一、偷了东西还回来算犯罪中止吗?
偷了东西还回去不算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应该这样认定:(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二、犯罪团伙解散算犯罪中止吗
犯罪团伙解散不算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有效停止了犯罪的行为同时避免了一些更严重的结果,中止犯罪必须是发生在行为人犯罪的过程中,而不是犯罪之外的其他过程中,如果团伙解散前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发生了损害结果,那么属于犯罪既遂,而不是犯罪中止。
延伸阅读
结语:犯罪中止需要行为人具备中止犯罪的意图,并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行为。此外,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并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偷了东西还回来不算犯罪中止,而犯罪团伙解散也不算犯罪中止。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犯有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当事人放弃犯罪行为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分为自动放弃和自动预防犯罪结果两种形式。自动放弃需在实行或预备犯罪时彻底放弃。与犯罪未遂相比,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放弃是否基于个人意志且彻底放弃。《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中止需满足这...查看全文

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认定:_x000D_ 1、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有中止犯罪的决意;_x000D_ 2、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_x000D...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犯罪中止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间条件为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既遂之前;主观条件为行为人自愿放弃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动机不考虑;客观条件为在实行行为终了前,行为人主动...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中一人中止?

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行为。应当视情况区别对待:(一)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中止认定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法律解析: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的认定方法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犯罪中止的认定包括: 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 2.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实质性条件; 3.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彻底放弃犯罪,是指行为人彻底打消了继续并完...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认定如下: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犯罪中止的认定包括: 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 2.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实质性条件; 3.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彻底放弃犯罪,是指行为人彻底打消了继续并完...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有哪些特征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有以下特征:_x000D_ 1、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_x000D_ 2、行为人主观上应当有自动放弃犯罪的决意;_x000D_ 3、行为人客观上中止了犯罪行为。_x000D_ 犯罪中止的认定:在犯罪过...查看全文

诈骗犯中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诈骗犯中对犯罪中止的认定:_x000D_ 1、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中止诈骗犯罪的决意;_x000D_ 2、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中止诈骗犯罪的行为;_x000D_ 3、时间上,必须发生在诈骗犯罪的过程中;_x00...查看全文

诈骗犯中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诈骗犯中对犯罪中止的认定:1、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中止诈骗犯罪的决意;2、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中止诈骗犯罪的行为;3、时间上,必须发生在诈骗犯罪的过程中;4、结果上,必须是有效地停...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中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一、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但是,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但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认定: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但是,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一个人是否犯有诈骗罪?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及其认定界限。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在认定诈骗罪时,需要注意与借贷行为、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一个人是否犯有偷税罪?

本文主要讨论了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主体和目的。只有扣税义务人与纳税人才有可能触犯该罪,其目的是为了逃避缴纳税款。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欠缴税款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 共同犯罪犯罪中止从以下要件认定: 1、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2、自动地停止共同犯罪或自动地防止共同犯罪结果的发生; 3、彻底地停止共同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共同犯罪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十四条 在犯...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犯罪中止认定是: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