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情转发谣言会怎样?请查阅相关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以及对其他网络犯罪的处理。该司法解释旨在准确惩治网络犯罪行为,保护个人名誉和社会秩序。
违法,涉嫌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转发量系实证研究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出台司法解释目的是结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点,对刑法相关条文的法律适用依法进行解释,为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惩治相关犯罪提供明确的司法解释依据。
鉴于此,两高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借鉴其他国家通行的法律规制原则,经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这部司法解释。孙军工表示,设置转发量,是考虑到转发信息会造成多人浏览该转发信息的后果,对于数字的确定,是经过实证研究和专业论证而确定的。
司法解释对利用网络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及实施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认定,严厉打击信息网络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将被视为违法行为,涉嫌诽谤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该司法解释的出台旨在准确惩治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等犯罪活动,对于在司法实践中明确相关犯罪行为提供了依据。通过厘清信息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该司法解释为打击信息网络共同犯罪等问题提供了明确规定,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不知情转发谣言的处罚规定

不知情转发谣言一般无需担责,但需删除不实信息。编造或故意转发谣言者根据后果和社会危害受行政罚款或行政拘留。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者可受治安处罚,拘留或罚款。编造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者可受刑事处罚,有期徒刑。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治...查看全文

不知情地转发谣言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不知情转发谣言不构成犯罪,但故意转发可能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和291条之一,侮辱罪、诽谤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都属于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严重后果将面临刑事处罚。行为人的动机不影响构成...查看全文

了解详情请查阅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收入情况确定抚育费:无固定收入者按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比例确定;有固定收入者一般按月总收入的20%-30%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者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查看全文

不知情转发谣言怎么处理?

律师分析: 不知情误将谣言转发的,一般是无需担责。网络传谣一般的处理是具体案件具体分析,而且要看网络传谣个案所带来的后果和社会危害来具体定性的:1、如果说是不知情,非主观故意而误将谣言转发的,公安机关不予追究其责任,但可责令其删除...查看全文

不知情转发谣言怎么处理

网络传谣责任分析:不知情误转发谣言一般无需担责。具体案件具体分析,看后果和危害程度。无主观故意的不知情转发,公安机关不追究责任,但可要求删除信息。有主观故意编造或转发谣言,根据后果和危害程度依法处理。例如编造取暖费下调谣言,造成社...查看全文

不知情转发谣言的处罚措施

不知情转发谣言一般无需担责,但可责令删除信息。主观故意编造或传播谣言者将根据后果和社会危害受到法律处罚。治安处罚可拘留并罚款,刑事处罚可判有期徒刑。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被害人可向法院告诉,如提供证据困难,...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传播谣言相关法律?

律师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传播谣言当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查看全文

土地所有权是否可以转让?请查阅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可以根据宪法规定,依法进行,分为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出让土地使用权两种形式,其中划拨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缴纳费用或无偿获得,而出让土地使用权则需要支付出让金,有一定年限限制,并享有物权。...查看全文

转发谣言犯法吗

一、散播谣言转发几条就违法 散播转发谣言无论多少条都是违法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犯罪。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费用能否减免?请查阅相关法律规定

离婚诉讼费用减免的情况:1.执行离婚判决费用不预交;2.中止诉讼后恢复不交费;3.残疾人无生活来源;4.低保、特困、五保、失业保险无其他收入者。...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相关法规规定?

律师解答: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其中,又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造谣传谣相关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其中,又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谣言500次会怎样?

标题:造谣转发500次可判刑,判几年? 根据最高法解释,发帖造谣被转发超过500次可判刑。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不明知而转发不构成诽谤罪。有偿...查看全文

关于传播谣言的法律法规

传播谣言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别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别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查看全文

关于传播谣言的法律法规

一、散播谣言有什么法律责任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 1、【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查看全文

发布谣言会不会坐牢

法律分析:发布谣言情节严重的会坐牢。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查看全文

转发多少条谣言负法律责任??

律师解答: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该法并没有对转发谣言的具体条数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一般是根据具体情...查看全文

转发多少条谣言负法律责任?

律师分析: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该法并没有对转发谣言的具体条数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一般是根据具体情...查看全文

您需要离职证明吗?请查阅相关规定。

离职证明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事项。离职证明是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书面证明,缺少离职证明可以让新单位的人事帮助起草解除劳动关系书。离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口头或书面离职方式取决于是否签订协议。保留离职信息并在离职交接时做好工作情...查看全文

谣言转发是否会被判刑?

网络传播捏造虚假事实构成诽谤罪,需转发500次以上才可判刑。但若犯罪人不知其为他人捏造,则不构成诽谤。情节严重,如点击量超过5000次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后果,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管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