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恶意规避工龄的后果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应视为无效,工作年限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次数应连续计算。恶意规避包括:迫使劳动者辞职重新签订合同、变换用人单位名称、非法劳务派遣等违反诚信和公平原则的行为。
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根据相关规定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包括:
1、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
2、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的;
3、通过非法劳务派遣的;
4、其他明显违反诚信和公平原则的规避行为。
延伸阅读
公司恶意规避工龄:法律责任与雇员权益
公司恶意规避工龄可能涉及到严重的法律责任和对雇员权益的损害。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按照雇员实际工龄支付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如果公司恶意规避工龄,可能面临劳动纠纷、法律诉讼以及罚款等法律后果。同时,这种行为也会对雇员造成不公平待遇和损失,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引发员工的不满和离职。因此,保护雇员的工龄权益,维护公平的劳动关系是公司应该重视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结语:恶意规避工龄是一种违反诚信和公平原则的行为,应被认定为无效。雇主应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雇员实际工龄应得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公司若恶意规避工龄,将面临法律责任和雇员权益损害的后果。保护雇员的工龄权益,维护公平的劳动关系是公司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下列行为,应认定为无效行为,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
(一)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
(二)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的;
(三)通过非法劳务派遣的;
(四)其他明显违反诚信和公平原则的规避行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司恶意规避工龄有哪些后果

法律分析:公司恶意规避工龄后果:通过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恶意规避工龄,工龄继续计算,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通过非法劳务派遣恶意规避工龄,劳动者可以拒绝劳务派遣,造成劳动者损失...查看全文

单位恶意规避工龄有什么后果

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根据相关规定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包括:1、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2、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查看全文

单位恶意规避工龄有什么后果?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根据相关规定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包括:1、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2、通过设立关联企...查看全文

企业恶意规避工龄有什么后果?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根据相关规定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包括: 1、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 2、通过设立关...查看全文

企业恶意规避工龄有什么后果?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根据相关规定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包括: 1、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 2、通过设立关...查看全文

企业恶意规避工龄有什么后果?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根据相关规定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包括: 1、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 2、通过设立关...查看全文

公司恶意克扣工资的后果

法律分析:一、公司恶意克扣工资的后果克扣工资指企业无正当理由扣减员工应得工资(即在员工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企业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不...查看全文

公司恶意收购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分析:恶意收购的法律后果如下:1.产权界定问题。因产权界定而产生的诉讼,双方的举证往往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企业成立时间较长,而且在《公司法》出台之前企业的产权结构较为混乱。2.资产评估问题。在资产评估...查看全文

恶意注销公司的后果

法律分析: 恶意注销公司的后果是若是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债权人有权向人民法院主张让清算义务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法人的董事、理事等执行机构或者决策机构的成员为清算义务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十条 法人解...查看全文

公司违规规避员工福利的后果

恶意规避工龄的后果应认定为无效,工作年限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次数应连续计算。恶意规避行为包括: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签订合同、变换用人单位名称、非法劳务派遣等。...查看全文

公司恶意克扣工资的法律后果

公司恶意克扣工资的后果及应对措施: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员工工资,违法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员工可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赔偿。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同时处以赔偿金。《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工资支付的时间...查看全文

恶意骗保的后果是什么

法律分析:保险诈骗罪:《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虚构保险标的”,是指投保人违背《保险法》规定的如实告知...查看全文

恶意收购上市公司有什么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恶意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后果:1、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造成不利后果。2、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这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恶意诉讼的法律后果: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恶意商标抢注后果是什么...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恶意诉讼的法律后果如下:      1、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   &...查看全文

如果员工恶意诋毁公司怎么办

一、员工对公司诽谤怎么处罚 1、员工对公司诽谤,如果情形严重,公司可以提起诉讼,追究员工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2、员工犯诽谤罪的,将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查看全文

恶意抢注商标后果是什么?

商标被恶意抢注后果及认定标准:恶意抢注商标会影响原商标所有人的经营行为,申请人可以禁止他人使用原商标或高价转让许可使用。认定恶意抢注需满足主观要件(申请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和行为要件(采取不正当手段)。主观要件可通过分析注册后的行为...查看全文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后果是什么

法律分析: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后果是:行为人通过恶意透支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商标被恶意抢注的后果是什么?

商标恶意抢注是指以获利等为目的、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等权利的行为。 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二条,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查看全文

恶意逃避债务的定义是什么?

恶意逃避债务是指债务人通过放弃债权、无偿处分财产等手段拒不偿还债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这些行为对债权人的权益实现造成明显不合理的影响,可以认定为恶意逃避债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