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离婚协议能否规定共同抚养孩子?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协议可写共同抚养,但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子女年龄、父母抚养条件等。离婚后,无抚养权一方仍为监护人,需履行抚养义务。若对方不支付抚养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但不得超出履行义务的范围。
一、离婚协议有小孩可以写共同抚养吗
离婚协议有小孩可以写共同抚养,具体如下:
1.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这是考虑到子女尚处于幼儿期,需要母亲的哺乳,母亲更能给孩子体贴和照顾;
2.孩子两周岁以上,女方已做绝育手术,男方未做,且男方年龄与女方年龄差距不大;
3.孩子一直随母亲生活,如果离婚后改为随父亲生活对其生活习惯改变较大且影响其成长的;
4.男女双方的抚养条件,如工作稳定程度、收入情况差距不大,如果男方对于夫妻感情破裂有过错,比如,有证据证明有婚外情等;
5.男方有不良嗜好,如赌博、酗酒等恶习。其恶习对孩子成长有不利影响;
6.男女双方均无明显过错,各方面条件都相当,如果女方的思想品质好一些,更有时间照顾孩子,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二、离婚后无抚养权一方还是监护人吗
离婚后无抚养权一方还是监护人,一般情况下,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离婚后,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不变,任何一方均要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三、离婚孩子抚养费不给怎么办
双方离婚孩子抚养费不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如果双方是通过诉讼判决离婚的,判决书中确定了抚养费的支付方式,可以向法院申请强执行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延伸阅读
结语:离婚协议中可以写明共同抚养小孩的具体安排,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双方的条件来决定。离婚后,无抚养权一方仍然是孩子的监护人,双方都有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对方不支付离婚孩子的抚养费,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并在判决书中确定支付方式,如有需要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法院有权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以确保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一千一百一十条 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条 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婚协议能否协议孩子共同抚养

夫妻离婚时需签署书面协议,包括共同抚养孩子、财产分配等。协议不得损害子女利益。需经过30天冷静期后才能领取离婚证。...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能否协议孩子共同抚养

法律分析:离婚协议能协议共同抚养孩子。但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利益。根据相关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并且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能否规定夫妻共同抚养孩子?

夫妻离婚协议可共同抚养子女,但需保护子女利益。父母应约定有利于子女成长的抚养方式。父母可协议轮流直接抚养子女,前提是保护子女利益。最高法院解释规定支持父母双方轮流直接抚养子女,前提是保护子女利益。...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可否规定孩子共同抚养?

离婚协议可写入孩子共同抚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离婚时,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子女抚养问题,并将约定写入离婚协议。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双方对抚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将根据最有利于子女...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可否规定共同抚养孩子

离婚协议可要求共同抚养孩子,但实施困难。根据法律,父母离婚后,子女仍属双方,有抚养义务。两周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方,但父方有特殊情况可要求抚养。两周岁以上子女,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需考虑子女利益,如父母生育能力、生活环境等。父母条件相...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后孩子能否共同抚养?

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应以不影响孩子生活为前提,可以协商轮流抚养。离婚并不消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子女仍是双方的子女。未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满两周岁的子女抚养问题协议不成时,法院将根据最有利于子女的原...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能否协商孩子共同抚养?

离婚协议可协商孩子共同抚养,但需保护子女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后应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包括子女抚养、财产等事项。离婚申请后30天内,任何一方可撤回申请,否则需领取离婚证。对于两周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约定共同抚养孩子

既然是协议离婚那么协议自然遵循男女双方的意思,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可。一方离婚的子女应由一方抚养并由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支付抚养费,但是如果双方自愿轮流抚养的可以通过离婚协议书作出约定,变更抚养权可以协议事先约定,也可以通过起...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孩子共同抚养

既然是协议离婚那么协议自然遵循男女双方的意思,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可。一方离婚的子女应由一方抚养并由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支付抚养费,但是如果双方自愿轮流抚养的可以通过离婚协议书作出约定,变更抚养权可以协议事先约定,也可以通过起...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孩子共同抚养?

律师分析: 既然是协议离婚那么协议自然遵循男女双方的意思,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可。一方离婚的子女应由一方抚养并由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支付抚养费,但是如果双方自愿轮流抚养的可以通过离婚协议书作出约定,变更抚养权可以协议事先约定,...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书能否写明孩子共同抚养?

父母协商保护子女利益,可轮流抚养子女;两岁以下子女跟随母方生活,有特殊情况可跟随父方;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情况下不宜共同生活;八岁以上子女争执时需考虑子女意见。...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能否约定子女共同抚养

法律分析: 离婚协议能约定子女共同抚养。协议离婚的,双方应当在离婚协议书中约定子女的抚养问题,只要双方意思表示真实,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自行约定子女有一方抚养或者双方轮流抚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查看全文

协议离婚能够约定孩子共同抚养吗

离婚后,父母可以协议共同抚养孩子,轮流照顾孩子的安排也可以被允许,但要以保护孩子利益为前提。离婚后,孩子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不会因离婚而消失。...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能否约定共同抚养子女?

离婚协议抚养权可以共同抚养,具体由双方协商。父母双方应从保护子女利益出发,根据抚养能力和条件解决问题。抚养费标准根据子女需要、父母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一般为月总收入的20-30%。离婚后,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负担部分...查看全文

共同抚养孩子的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书要约定好双方解除婚姻关系,对于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债权债务一并作出处理。如果双方协议离婚 ,那么只要约定清楚即可,对于共同抚养孩子的情况,务必需要约定清楚,具有可执行性。可以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双方轮流抚养 ,在有利于子女成...查看全文

共同抚养孩子的离婚协议书?

律师分析: 离婚协议书要约定好双方解除婚姻关系,对于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债权债务一并作出处理。如果双方协议离婚 ,那么只要约定清楚即可,对于共同抚养孩子的情况,务必需要约定清楚,具有可执行性。可以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双方轮流抚养 ,在...查看全文

能否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子女共同抚养?

离婚协议可约定子女共同抚养,但需保护子女利益,由双方协商确定。法律规定离婚后,抚养费由一方负担,协议不成可由法院判决。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法院支持。争夺抚养权需收集双方基本条件、父母基本条件、孩子生活环境证据,法院重视孩子意...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离婚共同抚养孩子协议应该写

1、离婚共同抚养孩子协议应当载明抚养权的归属、抚养费的支付时间以及形式、探望权行使的时间以及就是形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协议即使进行公证,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当有一方不按照约定执行时,另一方应当起诉。 2、法律依据:《民法典》...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离婚共同抚养孩子协议怎么写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离婚共同抚养孩子协议应当载明抚养权的归属、抚养费的支付时间以及方式、探望权行使的时间以及方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协议即使进行公证,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当有一方不按照约定执行时,另一方应当起诉。...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离婚共同抚养孩子协议怎么写

《民法典》规定离婚协议需详细说明抚养权、费用支付、探望等问题。离婚协议即使公证,也无强制执行力,若一方违约,需起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