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诈骗犯罪是指利用欺骗、隐瞒或者其他手段,使得他人错误地处分财产,以达到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在法律中,要想认定为诈骗,则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首先,行为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犯罪主观故意。这种主观故意可能包括欺骗、隐瞒、承诺不履行等手段,以达到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手段可能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夸大宣传等手段。其次,被害人必须受到了一定的财产损失。这种财产损失可以是直接的经济损失,也可以是间接的精神损失。在判定财产损失时,应当考虑被害人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最后,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构成犯罪。这种犯罪行为既包括刑法规定的诈骗罪,也包括其他行为构成的犯罪行为。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案件情况,确定罪名和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 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