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费基数是怎么确定的?缴费基数与缴费指数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关于缴费基数概念及参保缴费基数的确定问题。
缴费基数顾名思义,就是参保人员按什么标准参保缴费的问题。因此,参保人员参保缴费时,首当其冲的是如何确定本人的缴费基数问题。
具体讲,缴费基数是可以大致区分为两大类别的,一是有明确就业单位人员缴费基数的确定问题;一是自由职业者,或者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的确定问题。
有单位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如何确定呢?按政策规定,应以本人上年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本人下年度的缴费基数。可以看出,缴费基数就是参保人员缴费工资的代名词而已。
自由职业者或者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如何确定呢?按政策规定,自由职业者及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参加、自主选择缴费基数无商量。可以在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内,自主选择缴费基数,可高可低。
二。关于社保缴费基数与缴费指数的关系问题。
社保缴费指数,是参保人员当年的缴费工资基数,与上年社平工资的比值。即等于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除以社平工资后的商数。这个比值或者商数的区间范围,必须控制在在之间,一般参保人员的缴费指数在整数1的上下区间范围内浮动。
很显然,缴费指数是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水平的综合反映,而平均缴费指数水平,则是参保人员整个职业生涯全过程中的历年缴费指数的算_平均值。缴费指数越高,指数化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所得,也会越高越多的。缴费指数越高,也说明他的缴费工资水平越高,这必然导致个人帐户养老金的领取水平,也会越高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