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是否可以逃避老公的犯罪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丈夫坐牢可以离婚,方式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坐牢期间一般选择诉讼离婚,因为被监禁的人无法亲自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离婚调解程序包括讲解法律规定、召集双方调解和做出调解决定。离婚财产分割原则是双方协商决定、男女平等、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给予补偿和照顾无过错方。
老公犯罪了能离婚,具体处理如下:
1、如果还没有依法被逮捕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可以协议离婚或者诉讼离婚;
2、但如果已经依法被逮捕或者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则只有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离婚。
一、离婚的调解程序如下:
1、审判人员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召集双方进行调解;
2、双方当事人互相交换意见,主持调解的人员居间调停;
3、根据调解结果,人民法院应当做出达成调解、终止调解等决定。
二、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如下:
1、双方协商决定。离婚时夫妻对财产的分割,双方应在协商一致的原则下进行,不能由一方决定;
2、男女平等;
3、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以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4、给予补偿的原则;
5、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
综上所述,丈夫坐牢可以离婚。离婚的方式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坐牢期间一般是选择诉讼离婚,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自愿登记离婚的,应当共同前往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而被监禁的当事人人身自由被严格限制,无法亲自到场办理离婚登记手续。
延伸阅读
离婚后,如何应对配偶的犯罪行为?
离婚后,应对配偶的犯罪行为需要采取一系列合适的措施。首先,及时报案,向警方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协助他们进行调查。其次,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应对策略。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如安装安保设施、寻求保护令等。此外,与亲友、社区资源建立联系,获取支持和帮助。在法律程序中,积极参与,配合检察官和法庭的要求。最后,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寻求心理咨询或支持团体的帮助,以应对情绪和压力。总之,应对配偶的犯罪行为需要综合运用法律、安全、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的资源和策略。
结语:根据以上情况,丈夫坐牢可以选择离婚。离婚方式包括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而在丈夫被监禁期间,通常选择诉讼离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愿登记离婚的当事人应共同前往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但被监禁的当事人人身自由受限,无法亲自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因此,在离婚后,应采取适当措施应对配偶的犯罪行为。这包括及时报案,向警方提供证据和信息,寻求法律援助,保护个人安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并积极参与法律程序。同时,维护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支持团体的帮助来应对情绪和压力。总之,应对配偶的犯罪行为需要综合运用法律、安全、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的资源和策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是否可以为了逃避债务假离婚

法律分析:不可以为了逃避债务而假离婚。因为夫妻共同债务不因双方离婚而免除,即使双方约定债务由一方来承担,但是该约定只对双方有约束力,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对共同债务都负有连带清偿责任,债权人仍然有...查看全文

离婚是否可以逃避家暴?

家暴受害者可以离婚,双方协商一致可共同申请离婚登记。无法协议离婚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应进行调解,如调解无效且感情已破裂,应准予离婚。(75字)...查看全文

是否协助逃犯逃避法律制裁属于犯罪行为?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被视为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处罚如下:若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情节较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看见逃犯不报警不违法,但知情不...查看全文

逃避法律责任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交通肇事罪逃逸只在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才构成刑事犯罪,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不构成犯罪。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全部或主要责任且满足特定情形的才会被定罪处罚。...查看全文

假离婚逃避债务是否可行

法律分析:假离婚逃避债务是不行的。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需要夫妻共同承担责任,首先会由共同财产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假离婚逃避债务是否可行

夫妻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的分担约定不能对抗债权人,假离婚逃避债务无效。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财产不足时由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清偿。假离婚行为具有不真实、恶意串通、违法违约等特征,无法得到法律承认。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假离婚逃避债务是否可行

假离婚逃避债务可行吗 1、假离婚逃避债务不行。我国不存在假离婚的说法,且通过离婚手段逃避债务是不可行的。根据法律规定,夫妻离婚的,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需要夫妻共同承担责任,首先会由共同财产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查看全文

假离婚是否可以逃避债务

假离婚不可以逃避债务。1、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同意办理离婚手续,以满足一方或双方的某些需要,同时同意在目的达到后办理再婚手续;随着房屋拆迁、购买二套房、逃避夫妻债务、解决孩子上学等问题上学等问题引起的;2、夫...查看全文

离婚是否可以避免丈夫犯罪

本文讲述了离婚判决的相关规定。离婚以感情是否已破裂为依据,共规定了5种情况。如果调解无效,应当允许离婚。有关司法解释中规定,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视为感情确已破裂情形。因此,老公犯罪是可以离婚的。另外...查看全文

可以为了逃避债务假离婚吗

法律分析:不可以为了逃避债务而假离婚。因为夫妻共同债务不因双方离婚而免除,即使双方约定债务由一方来承担,但是该约定只对双方有约束力,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对共同债务都负有连带清偿责任,债权人仍然有...查看全文

重婚罪是否可以逃避法律责任?

犯重婚罪可以争取缓刑,如身体有病等不适宜坐牢的情况可以争取监外执行,避免入狱。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1年至原判刑期,但不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5年至原判刑期,但不少于1年。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通过假离婚逃避债务?

1、假离婚逃避债务不行。我国不存在假离婚的说法,且通过离婚手段逃避债务是不可行的。根据法律规定,夫妻离婚的,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需要夫妻共同承担责任,首先会由共同财产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查看全文

帮助逃犯逃避司法追捕算犯罪行为吗

法律分析: 帮助逃犯逃避司法追捕算犯罪行为,《刑法》有明确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老公犯罪可以离婚嘛?

律师解答: 老公犯罪了能离婚,如果还没有依法被逮捕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可以协议离婚或者诉讼离婚。但如果已经依法被逮捕或者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则只有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离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查看全文

老公犯罪可以离婚吗?

律师分析: 老公犯罪了能离婚,如果还没有依法被逮捕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可以协议离婚或者诉讼离婚。但如果已经依法被逮捕或者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则只有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离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查看全文

伪造离婚证用于逃避债务是否犯罪

法律分析:伪造离婚证用于逃避债务,如果行为人具有故意的主观心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是犯罪。该行为可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一般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老公因犯罪被捕,是否可以协议离婚?

监狱内离婚诉讼程序及管辖权:服刑人员可在原告住所地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会到监狱进行调解,如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将依法判决离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查看全文

逃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逃逸只有在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才构成刑事犯罪,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不构成犯罪。交通肇事致重伤且负有主要责任,并具有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定罪处罚。...查看全文

帮助逃犯逃避司法追捕属于犯罪行为吗

法律解析: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涉嫌窝藏、包庇罪。窝藏、包庇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查看全文

帮助逃犯逃避司法追捕属于犯罪行为吗?

法律解析: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涉嫌窝藏、包庇罪。窝藏、包庇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