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延迟是否违法:最新法律解读

律师回答
摘要:工资延迟三十天属于恶意拖欠,违法。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工资支付情况,如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可责令支付工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对于因疫情延迟复工的职工,企业应参照国家规定与职工协商,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按劳动合同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周期的则发放生活费,标准因地而异。
一.工资延迟多久算违法
1.推迟工资发放是违法。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三十天发放,是否违法是需看是否属于恶意拖欠。如果单位营业困难,或者是其他非单位原因可以拖欠员工工资的是可以根据地方法律规定最多延迟三十天发放工资的。依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第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二.延迟复工薪资怎么算
因疫情待岗期间,超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没上班发放生活费,在受疫情影响的延迟复工或未返岗期间,对用完各类休假仍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或其他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指导企业参照国家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与职工协商,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
因疫情待岗期间,超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没上班发放生活费,在受疫情影响的延迟复工或未返岗期间,对用完各类休假仍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或其他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指导企业参照国家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与职工协商,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有关规定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各地并不完全相同。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情况,结论如下: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和相关规定,单位拖欠员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是违法的。如果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需要延迟支付工资,最长延期时间为三十天。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可以责令支付工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延迟复工或未返岗期间,职工应与企业协商,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或发放生活费,具体标准根据各地规定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延迟发放工资是否违法?

违法。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工资是每个月进行发放的,如果用人单位无故将本月的工资拖到下个月才发,是属于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查看全文

延迟支付工资是否违法?

如何维权拖欠工资:搜集证据,投诉劳监大队调解,劳动局劳动仲裁申请,起诉,涉及犯罪报告给人社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员工有权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查看全文

延期支票是否违法?法律权威解读

延期支票是一种解决企业财务问题的方式,允许持票人有更多时间兑现支票。然而,延期支票存在风险,如转入款项延期可能导致支票无效。尽管我国法律原则上不允许延期支票,但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且未受严厉制裁。开具延期支票需保证账户有足够存款...查看全文

公司延迟发工资是否违法了

公司拖欠工资是否违法,视具体情况而定。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困难或生产经营困难,延迟发放工资最多可达30天。若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时间未支付工资,则属于违法。员工可与单位沟通,投诉至劳动监察部门或申请劳动仲裁。若单位逃避支付劳...查看全文

延迟发放绩效工资是否违法?

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应按公司管理规定发放,公司不能以两次考核不合格为由解除合同,违法。解除合同需法定依据,双方不能约定解除条件。如对公司做法有异议,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经济补偿或赔偿。...查看全文

最新法律法规的解读

契税应按规定缴纳,一般在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办理房产证时缴纳。超过一年将加收滞纳金。已缴纳契税的购房单位和个人在未办理房屋权属变更登记前退房可退还契税。退税需提供相关资料。罚金不可不缴纳,法院可强制追缴。罚金数额根据犯罪情...查看全文

延迟发工资违法吗

延迟发工资,如果是无故延迟发工资的,那么属于拖欠工资,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采取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如果说明了延迟发的理由,且理由属于正当合法的,那么延迟发工资不是违法的。延迟发工资违法吗延迟发工资,...查看全文

暑假工法律法规解读:专家解读最新政策

国家对于暑假工的法律规定包括以下几点:用人单位在雇佣未成年工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勤工助学不被视为就业,因此无需签订劳动合同;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职业培训机构在安排教育实践劳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时,必须与用工单...查看全文

最新法律条文解读

双重户口处罚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根据法规,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户口。如有双重户口,需到户籍所在地注销多余的户口。注销程序需携带户口簿和身份证等资料至派出所户政部门办理。双重户口注销一般不影响离婚判决,只需提供书面说明...查看全文

最新法律规定解读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收入标准,死亡赔偿金按二十年计算,但随着年龄增长,赔偿时间会减少;丧葬费按受诉法院所在地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消费支出标准计算,未成年人计算至十八周岁,无...查看全文

2021年最新法律解读

离婚财产分割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共同财产平均分配,个人财产归一方所有。协商不成可诉诸法院,法院将照顾子女、老人和无过错方权益进行判决。离婚时,有困难的一方应得到适当帮助。...查看全文

延迟发放工资是否违反劳动法?

违法单位拖欠员工工资需支付赔偿金。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和相关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工资支付情况,如果单位恶意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或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需支付赔偿金和经济补偿。单位因经营困难延期支付工资,需征得工...查看全文

延迟发放薪资,是否算违法?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当地情况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查看全文

延迟支付工资是否合法?

公司应按照员工申请辞职的日期办理离职手续,要求员工提前离职属于违法行为,员工有权要求一次性结清工资再离职。提前一个月辞职,若公司要求提前离职,应补偿员工一个月工资后让其离职。...查看全文

工资延迟多久算违法

法律分析:一.工资延迟多久算违法1.推迟工资发放是违法。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三十天发放,是否违法是需看是否属于恶意拖欠。如果单位营业困难,或者是其他非单位原因可以拖欠员工工资的是可以根据地方法律规定最多延迟三十天发放工资的...查看全文

工资延迟多久算违法

法律分析:工资只要延迟发放就算违法。法律规定,全日制用工的,工资每月用货币支付一次。具体每月支付时间由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规定,没有按时支付的即为拖欠。因此,工资只要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发放的,就算违法。法律...查看全文

延迟发放工资多久是违法

一般推迟多久工资发放为违法 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三十天发放,是否违法是需看是否属于恶意拖欠,如果单位营业困难,还或者是其他原因非单位可以拖欠员工工资的是可以根据地方法律规定最多延迟三十天发放工资的。依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八条各级...查看全文

工资是否因疫情延迟发放而违法?

由于疫情延迟发放工资是合法的,属于不可抗力,不构成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按合同规定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对于隔离治疗期间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企...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工资延迟发放是否违法?

疫情期间工资延迟发放是否违法?疫情期间工资延迟发放不违法,但需在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一致后延期支付,最长不超过30日。企业停工停产需支付工资,一个月内按原标准支付,超过一个月按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单位无法按时支付工资可...查看全文

最新法律依据及解读

《房屋鉴定和房屋安全性鉴定管理条例》要求依法设立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确保房屋结构完损程度和安全使用状况的评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判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