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规定物权包括哪些

律师回答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一、《民法典》关于物权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四条【物权】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一百一十五条【物权客体】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一十六条【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二、什么是物权?
      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物权的分类:
(1)自物权与他物权
      自物权是权利人对于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权利。以其与他人之物无关,故称作自物权。所有权是自物权。他物权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的物权。他物权是对他人的物享有的权利,其内容是在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某一方面对他人之物的支配。
(2)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这是根据物权的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所作的分类。不动产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抵押权等是不动产物权,而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则是动产物权。
(3)主物权与从物权
      这是以物权是否具有独立性进行的分类。主物权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物权,如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从物权则是指必须依附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是为担保的债权而设定的。地役权在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关系上,也是从物权。
(4)所有权与限制物权
      这是以对于标的物的支配范围的不同对物权所作的区分。所有权是全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限制物权是于特定方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一些学者认为所有权也要受法律、相邻关系等的限制,故应避免使用限制物权这一概念。日本学者松冈正义首创了定限物权一词,表示所有权以外的他物权内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这只是名称之争,关于所有权与限制物权分类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
(5)有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
      这种分类的标准是物权的存续有没有期限。有期限物权是指有一定存续期间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无期限物权则是指没有预定存续期间,而永久存续的物权,所有权属于无期限物权。
(6)民法上的物权(普通物权)与特别法上的物权
      这是以物权所依据的法律的不同进行的区分。民法上的物权是指在民法典中规定的物权,我国还没有民法典,《物权法》上的物权就是民法上的物权。特别法上的物权则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别法所规定的物权。
(7)本权与占有
      占有以对物的实际控制、占领为依据,因此不论占有人在法律上有没有支配物的权利,都可以成立。占有人基于占有制度,在事实上控制物,并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占有的权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种与物权的性质相近的权利,故应为物权的内容。
      本权是与占有相对而言的。对标的物不仅有事实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权利为依据,该依据之权利,即为本权。
(8) 意定物权和法定物权
      以物权发生原因为标准,意定物权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发生的物权,比如买卖转让。法定物权指非依当事人意思,而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物权,物权法上的留置权、海商法中船舶优先权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权。
三、物权的客体
      物权在于支配其物,享受其利益,为了使法律关系更加的明确,避免物权关系不适当的复杂化,近代民法采取一物一权主义。物权客体可以分类为:不动产和动产;主物和从物;物的成分,重要成分与非重要成分;原物和 孳息等。
(一)不动产与动产
      区分动产不动产的意义在于:
      1、形成的物权不同
      2、立法案例上,是否赋予物权公示以公信力不同
      3、生附合时确定所有权应该遵守的规则不同
      4、诉讼的管辖规则不同。
(二)主物与从物
      按照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类。
      并非主物的成分,时常辅佐主物的效用,而与从物同属于一人的物,是从物;从物所从之物,叫做主物。
      构成从物的要件:
      1、不是主物的成分
      2、时常辅佐主物发挥效用
      3、从物与主物同属于一人
      4、交易上无特别习惯。
(三)重要成分与非重要成分
      根据成分的分离是否导致其毁损或者变更性质。
      重要成分是指互相结合,费尽损毁或变更其性质不能分离时,则其中每个部分都是重要成分;重要部分以外的成分,为非重要部分。
(四)原物和孳息
      根据数物之间产生和所出的关系。原物,是指产生孳息的物,而孳息是指由原物所生的物或者收益。它可以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四、物权法定原则
      所谓物权法定原则,亦称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与内容只能由法律来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
      物权法定原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1、物权的种类法定,当事人不得随意创设,学说称为“类型强制”
      根据物权法定主义,当事人设定的物权必须符合现行法律的明确规定,即“只允许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物权秩序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物权种类时,则不能解释为法律允许当事人自由设定,只可解释为法律禁止当事人创设此种物权,例如,设定不移转占有的动产质权;约定租赁权为用益性质的他物权等,都因缺乏法律依据,违反了物权种类法定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2、物权的内容法定,禁止当事人创设与物权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学说称为“类型固定”
      当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规定的物权内容的界限,改变法律明文规定的物权内容,如约定永久性地限制所有人对其所有物的处分权,亦即取消所有权中的处分权能。由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其所有物于法令限制范围内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无论设定用益物权还是担保物权,都不能对物权人处分权设定永久的期限限制,否则将使所有权有名无实。
3、物权的效力法定,当事人不得协议变更
      物权的效力是指法律赋予物权的强制性作用力,是合法行为发生物权法上效果的保障力。物权为绝对权、对世权,具有对抗一般人的效力,关涉国家、社会和第三人的利益,影响物权的流转和交易安全。因此物权具有的排他、优先及追及效力,都应当由法律明确规定,不容当事人通过协议随意改变。例如,根据中国《民法典》的规定,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物优先受偿,如果当事人通过协议设定不具有优先受偿性的抵押权,这种约定应归于无效。
4、物权的公示方式法定,当事人不得随意确定
      关于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世界各国的通例为:动产公示以交付(占有)为原则,以登记为例外;不动产均以登记为公示方法。法律对物权变动时的公示方式均有明确规定,非以法定方式予以公示,物权的变动或者无效,或者不得对抗第三人,当事人不得协商不经公示的所有权转移。例如,当事人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房屋不通过登记而发生所有权的转移,这一约定,因为违反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要件而无效。如果该房屋在未交付前又出卖给第三人,并且第三人已经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则第三人取得房屋所有权。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民法典》规定物权包括主物权与从物权、原物与孳息、动产与不动产等。《民法典》明确规定的物权的客体为动产与不动产,特定行为人可以排他性的使用,有处分权的主体,可以对物权可以进行,并获得一定的收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总则规定物权包括哪些?

律师分析: 1、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2、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物权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4、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的规定物权包括哪些

法律解析: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四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一百一十...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标准物权包括哪些?

律师解答: 1、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2、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物权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4、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人身权包括哪些?

律师分析: 人身权“财产权”的对称。又称“人身非财产权”。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没有直接的经济内容的权利。人身权包括了人格权与身份权,人格权又包括了姓名权、隐私权等权利。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与身份权。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法律人格而享...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人身权包括哪些

人身权“财产权”的对称。又称“人身非财产权”。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没有直接的经济内容的权利。人身权包括了人格权与身份权,人格权又包括了姓名权、隐私权等权利。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与身份权。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法律人格而享有的、以人格...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人身权包括哪些

法律解析: 人身权“财产权”的对称。又称“人身非财产权”。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没有直接的经济内容的权利。人身权包括了人格权与身份权,人格权又包括了姓名权、隐私权等权利。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与身份权。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法律人格而享...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人身权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人身权“财产权”的对称。又称“人身非财产权”。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没有直接的经济内容的权利。人身权包括了人格权与身份权,人格权又包括了姓名权、隐私权等权利。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与身份权。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法律人...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规定的法人类型包括哪些

法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根据是否从事经营和是否分配经营所得。特别法人包括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城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物权包括哪些权利?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即权利人对特定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物权包括哪些权利?

我国民法典规定,物权分为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即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为了公共利益的规定包括哪些?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用益物权包括哪些

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1、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依法对所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并从...查看全文

民法典总则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律师分析: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章 法人 第四章 非法人组织 第五章 民 事权利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代理 第八章 民事责任 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十章 期间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中近亲属包括哪些人?

法律分析: 民法总则中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近亲属的范围影响到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的确认...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特殊侵权行为具体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特殊侵权行为具体包括:_x000D_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侵害时,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_x000D_ 2、医疗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_x000D_ 3、高度危险作业所有人、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_x00...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的用益物权包括哪些

民法典规定的用益物权包括地上权、地役权、典权、用益权,涵盖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是对所有权的有限制的权利,具有相对独立性。用益物权纠纷可通过协商解决,若无法协商,可起诉到人民法院,动产案件按《民事诉讼法》第21...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规定胎儿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包括

法律分析: 民法总则规定胎儿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包括:遗产继承权、接受赠与权。在其他情况下,没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所谓民事权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规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物权编规定的担保物权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物权编规定的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留置权,质权等。担保物权是指因债务人没有履行其到期债务,担保物权人享有的对担保物进行优先受偿的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_x...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物业业主权利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物业业主权利包括:提出建议的权利;行使投票的权利;被选举的权利;召开业主大会的权利;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享受物业服务企业服务的权利;知情的权利和监督的权利;使用各类服务资金的权利。...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规定,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法律分析: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