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前需要告知吗?

律师回答
摘要: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前,需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批准、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实施、出示执法身份证件、通知当事人到场,并在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权利和救济途径,同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行政强制措施前是需要告知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的规定有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通知当事人到场等。行政强制措施前是否需要告知的法律依据
《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四)通知当事人到场;
(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延伸阅读
行政强制措施下的告知程序是否必要?
在行政强制措施下,告知程序的必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告知程序的目的是确保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充分了解其权利和义务,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依据和合法性。通过告知程序,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可以提前知悉相关信息,有机会进行辩护和申诉。这不仅符合法治原则,也保障了行政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因此,行政强制措施下的告知程序是必要的,它为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提供了合法权益的保护,确保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结语:行政强制措施前的告知程序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必要步骤,其法律依据为《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告知程序的目的在于确保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充分了解其权利和义务,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依据和合法性。通过告知程序,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有机会进行辩护和申诉,保障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因此,在行政强制措施下,告知程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六条 依照本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六章 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七十四条 除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外,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不得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考评直接或者变相挂钩。除依法应当退还、退赔的外,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三章 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 第二节 查封、扣押 第二十六条 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强制措施前需要告知吗

行政机关在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前,需要告知当事人。行政机关需要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并履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等程序规定。一、移交法院强制执行流程有哪些...查看全文

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执行前需要采取催告措施吗

通常情况下行政机关在正式实施强制执行之前都要先采取催告措施,而且催告是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的,在催告书当中会再一次告知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期限和方法。但不是所有的行政强制执行都必须要进行催告,比如需要立即清除道路的,可以直接代履行。...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前是否需要告知

法律分析: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前,需要告知当事人。行政机关需要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并履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等程序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查看全文

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前,需要进行立案吗?

根据《行政强制法》,行政机关在对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前不一定需要立案程序,只要出现了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形,即可对其实施。该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行政机关不得将行政强制措...查看全文

行政机关在执行强制前,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执行前一般需要采取催告措施,但也有例外情况。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包括加处罚款、拍卖财物等。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是主体为行政机关,以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中的义务为前提。在不满意行政决定或情况特殊时,应及时与工作人...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前告知是否必要?

行政强制措施实行前需告知当事人,包括报告批准、多人实施、出示身份证件、通知当事人到场、告知理由和权利、听取陈述、制作笔录、签名或盖章、邀请见证人、遵循法定程序。...查看全文

逮捕前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吗

法律分析:逮捕前是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认为不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会引起具有社会危险性的清醒的,可以先行采取强制措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是否要告知

法律分析:行政强制措施是要告知的。行政机关需要当场告知给当事人的事项包括: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九条_x0...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是否要告知

法律分析: 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要履行告知义务。行政机关在正式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前,需要当场告知当事人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等重要的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十八条 行...查看全文

城管能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吗

城管能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城管依法享有履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职责。如果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是依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是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的。一、不配合工商局执法有什么后...查看全文

城管能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吗

法律分析:城管能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城管依法享有履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职责。如果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是依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是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查看全文

逮捕前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法律分析:逮捕前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需要采取强制措施:_x000D_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_x000D_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_x000D_ (三)在身边或者住...查看全文

逮捕前要求采取强制措施吗?

律师解答: 逮捕前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并无明确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查看全文

逮捕前要求采取强制措施吗?

法律解析: 逮捕前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并无明确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查看全文

是否必须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律师分析: 不是必须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强制措施是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不是必须采取的。 【法...查看全文

是否必须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解析: 不是必须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强制措施是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不是必须采取的。 【法...查看全文

在起诉前是否需要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起诉前不是必须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为了保障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授权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我国对刑事强制措施的采用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和程序。 逮捕前是否需...查看全文

采取强制措施告知单位法律依据

法律咨询:五种行政强制措施法律均可以设定吗 律师回答: 是的。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违法行为情节...查看全文

逮捕前是不是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逮捕前不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有以下情况的应当逮捕:1、可能实施新犯罪的;2、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4、可能对受害...查看全文

船舶如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分析:对于船舶,行政机关可以对其采取扣押的强制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扣押仅限于涉案的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设施或者财物。此外,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