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能否作为法庭上的证人?

律师回答
摘要:证人必须是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可以的,证人必须是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一)当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证据交换中对证人证言无异议的;
(二)证人因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三)证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出庭的;
(四)证人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无法出庭的;
(五)证人因其他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
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延伸阅读
亲属作为证人的法律要求和限制
亲属作为证人的法律要求和限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根据法律规定,亲属作为证人需要具备法律认可的资格,例如成年人、无刑事犯罪记录等。其次,亲属证人在作证时需要遵守法庭程序和规定,包括宣誓诚实作证、回答问题时提供真实和准确的信息等。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一些限制,例如近亲属关系可能会引发偏见或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可能会限制亲属作为证人的可信度和可采纳性。因此,在亲属作为证人时,法庭会对其证言进行审慎评估,以确保公正和客观的审判过程。
结语:根据以上法律规定,作为证人的要求和限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证人必须具备辨别是非、正确表达的能力。对于不能正确表达意愿的人,不能作证。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特殊情况下可以提交书面证言的情况。亲属作为证人需要满足法律认可的资格,并在作证时遵守法庭程序和规定。法庭会审慎评估亲属证人的证言,以确保公正和客观的审判过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六章 证据 第七十六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二条 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语言。
证人作证前不得旁听法庭审理,作证时不得以宣读事先准备的书面材料的方式陈述证言。
证人言辞表达有障碍的,可以通过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条 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向证人送达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通知书中应当载明证人作证的时间、地点,作证的事项、要求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或者没有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当事人的申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亲属能否在法庭上作为证人?

证人是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言的人,对于查清案件事实至关重要。在我国,除了生理或精神上有缺陷的人外,所有知情人都有义务作证。证人应如实提供证言,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直系亲属可以作证人,但其证言的法律效力较低。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查看全文

直系亲属能否在法庭上作为证人?

直系亲属通常可作为证人,但在无法辨别是非或年幼无法理解案件事实的情况下,他们不能作证。证人没有拒绝作证的权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向司法机关说明。证人应如实作证,不得作伪证或隐匿证据。接到出庭通知后,证人应按期出庭接受询问和质证,同时...查看全文

亲属能否作为证人?

证人必须是有判断力和表达能力的人,只要没有与本案有关的胜利心理缺陷,都可以作为有效证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也要确保证人及其亲属的安全。...查看全文

亲属能否作为合同见证人?

成为合同见证人的条件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与当事人无利害关系,亲属不可作为见证人。合同公证是确保合同真实性、合法性的非诉讼活动,监督合同签订和履行。公证机关指导合同当事人合法签订、履行合同,预防纠纷,维护国家利益和当事人权益。合...查看全文

视频证人能否在法庭上作为目击证人出庭作证?

法庭允许的情况下,证人可以通过视频作证。根据法律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若因健康原因或不可抗力无法出庭,经法庭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查看全文

直系亲属能否出庭作证?

直系亲属可出庭作证,但可信度较低,需其他证据佐证。直系亲属可作证人,但有限制条件。证人需知案情且有作证能力,不受限制。年龄、智力状况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人可作证。聋哑人可用其他方式作证。当事人不能作证人,亲属关系或密切关系的证人...查看全文

在法律中,亲属能否作为目击证人?

亲人可以作为证人,只要没有精神缺陷且与案件无牵连。证人证言需经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辩护人质证并查实后方可作为定案依据。刑讯逼供和非法收集的证言应排除。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知情人有义务作证,特殊情况...查看全文

近亲属能否作为辩护人?

律师分析: 可以。近亲属是可以作为辩护人的,可以作为辨认人的有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但是律师比较专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犯...查看全文

近亲属能否作为辩护人?

《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了辩护人的范围,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以及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律师需取得资格并登记注册,不得兼任国家机关职务。军人可以聘请军队或地方律师作为辩护人,外国人只能委托中国律师。修正后的法律扩大了...查看全文

证人是否能在法庭上作证?

被告有权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法庭应当允许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如果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法院认为证人出庭作证必要,则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查看全文

原告直系亲属能不能作为出庭人

律师分析:直系亲属不能代替被告人出庭,被告人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查看全文

法官能否作为近亲属的委托代理人

法律分析:可以找证人,可以偷偷录音。作为债权人一旦将借条遗失,就不要仓促向法院起诉。因为一旦对方觉察借条遗失而赖账,你只能眼睁睁地丧失诉讼权利。那么借条遗失了,有没有补救措施呢?还是有的,你可根据相关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前提...查看全文

法官能否作为近亲属的委托代理人

法律分析:可以找证人,可以偷偷录音。作为债权人一旦将借条遗失,就不要仓促向法院起诉。因为一旦对方觉察借条遗失而赖账,你只能眼睁睁地丧失诉讼权利。那么借条遗失了,有没有补救措施呢?还是有的,你可根据相关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前提...查看全文

保释亲属能否作为担保人?

取保候审需担保人或交保证金。保证人需满足无牵连、有履行能力、享有政治权利、无限制人身自由、有固定住处和收入等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69条规定。...查看全文

亲属能否作为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近亲属可作诉讼代理人,需提交身份证件、关系证明和委托书。民事诉讼代理人需办理委托手续,亲属需提供关系证明,非亲属需提供推荐证明。民诉法规定代理人可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近亲属或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单位或团体推荐的公民。...查看全文

非直系亲属能否作为遗嘱见证人?

遗嘱见证人不要求是直系亲属,但需满足条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理解遗嘱内容、无利害关系。公证遗嘱不需要所有子女签字,遗嘱人可撤回或变更遗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真实表达遗嘱人意思,受欺诈、胁迫...查看全文

遗嘱亲属能作为见证人嘛?

律师解答: 亲属可以作为遗嘱的见证人,但是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充当见证人的条件,即该亲属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不是立遗嘱人的继承人或与继承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对于遗嘱见证人可以是亲属吗的争议,其实在遗嘱中见证人是否可以是亲属不可...查看全文

遗嘱亲属能作为见证人吗?

律师分析: 亲属可以作为遗嘱的见证人,但是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充当见证人的条件,即该亲属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不是立遗嘱人的继承人或与继承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对于遗嘱见证人可以是亲属吗的争议,其实在遗嘱中见证人是否可以是亲属不可...查看全文

视频证人能否在法庭上作证?

法庭允许远程视频作证,但刑事诉讼要求证人本人出庭。证人视频作为证据需法院综合认定。根据最高法院规定,证人困难出庭包括年迈、行动不便、特殊岗位、交通不便、不可抗力等情况。经法院许可,证人可书面证言、视听资料或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查看全文

近亲属能否在民事纠纷中作为证人?

亲属可以作证,但其证言的证明力可能小于他人的证言。刑事案件是指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可决定刑事拘留并申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刑事拘留期为37天,期间检察院审慎决定是否批准逮捕。犯罪证据不充分、犯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