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预备?

律师回答
摘要: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时间点和原因。犯罪预备发生在实施犯罪前,是为了准备工具和条件;犯罪中止可以在实施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发生,是犯罪者自愿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犯罪预备是因为意外因素,而犯罪中止是主动放弃犯罪的结果。前者是"欲而不能",后者是"能而不欲"。
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有如下区别: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还未正式实施犯罪。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已经正式开始实施犯罪。
首先,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
其次,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是由于行为人自己自动放弃犯罪而造成的。前者是“欲而不能”而后者是“能而不欲”。
延伸阅读
犯罪中止的法律界限及适用条件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行为进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特殊情况或行为,导致犯罪行为未能完成或中止的情形。在法律界限上,犯罪中止的适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自首、自动放弃、被迫放弃、被迫中止等。具体适用条件会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国家法律规定而有所差异。例如,在我国刑法中,自首和自动放弃是犯罪中止的典型情形。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自愿向司法机关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自动放弃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为进行过程中,自行放弃犯罪行为的实施。犯罪中止的法律界限和适用条件的明确,有助于确保刑法的公正适用和保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结语: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有着明显的区别。犯罪预备是指在实施犯罪前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犯罪工具和创造犯罪条件等,而尚未正式实施犯罪。而犯罪中止则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两者的停止时间点和原因不同,犯罪预备发生在犯罪着手之前,而犯罪中止可以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发生。了解犯罪中止的法律界限和适用条件对于确保刑法公正适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戒严期间,为保证戒严的实施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国家可以依照本法在戒严地区内,对宪法、法规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使作出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预备阶段犯罪中止属于预备犯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本文介绍了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定义及法律规定。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等同于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犯罪预备是指在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二者的时间点和原因都不相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于未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的中止是否等同于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阶段存在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两种停止形态。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行为未着手,是犯罪预备。主观放弃而未着手,是犯罪中止。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中止是否犯罪

法律解析: 犯罪预备的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视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四条 在犯...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中止是否犯罪

法律分析:犯罪预备的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视具体情况而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中的中止是否是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中的中止是犯罪中止。犯罪预备阶段存在中止的情况,被告人出于主观原因放弃犯罪的,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成立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查看全文

预备犯是否属于犯罪

法律分析:预备犯同样是属于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根据《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犯罪预备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二者是互相排斥的犯罪形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不能成立中止。犯罪预备属于预备阶段的未遂,犯罪中止是犯罪实行过程中的自动中止。《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

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依然是犯罪。是犯罪的一种形态类型。 犯罪中止属于刑事犯罪吗 根据我国刑法...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

犯罪中止是构成犯罪的一种形态,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未遂等有关,需要明确构成要件。刑法学家普遍认同犯罪中止制度,将犯罪行为人置于核心地位。对于未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免除处罚;对于造成损害的中止犯...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是否属于罪名

犯罪预备是指准备犯罪但未实行的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但考虑未造成社会危害,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能否中止

犯罪预备可以中止。如果有犯罪暂停,嫌疑人可以减轻处罚。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时间、原因和行为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司法机关在审查刑事案件时,首先会确定规定是犯罪要件,区分是否存在犯罪中止。根据发生的时空范围,可分为准备中止、未实施终止和...查看全文

预备犯是犯罪中止吗

法律解析: 预备犯不是犯罪中止,是预备阶段的未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查看全文

预备犯是犯罪中止吗

法律分析:预备犯不是犯罪中止。犯罪预备阶段存在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两种停止形态。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行为未着手,是犯罪预备。主观放弃而未着手,是犯罪中止。中止可以成立于犯罪的各个阶段。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中止?

律师分析: 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中的中止也是犯罪中止吗

法律解析: 是的,犯罪预备的中止属于中止,对于中止犯罪,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法院一般是从轻或者免于处罚。犯罪预备阶段存在中止的情况,被告人出于主观原因放弃犯罪的,认定为犯罪中止的。在审查起诉阶段,法院就可以选择不予起诉。 【法律...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中的中止也是犯罪中止嘛?

律师解答: 是的,犯罪预备的中止属于中止,对于中止犯罪,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法院一般是从轻或者免于处罚。犯罪预备阶段存在中止的情况,被告人出于主观原因放弃犯罪的,认定为犯罪中止的。在审查起诉阶段,法院就可以选择不予起诉。 【法律...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中的中止也是犯罪中止吗

法律分析:犯罪预备中的中止也是属于犯罪中止的。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