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驳回仲裁请求

律师回答

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驳回仲裁请求
驳回仲裁请求主要适用于:证据不足,缺乏法律依据,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且无中止、中断、延长理由等。
二、确定仲裁申诉请求的四个原则
1、确定主管
并不是所有的请求劳动仲裁都是受理的。比如住房公积金纠纷,劳动仲裁并不受理;社会保险争议,目前北京这里的劳动仲裁也是不受理的。那么,一个申诉人在确定仲裁请求时,就应当知道这些情况。不过,就社会保险争议纠纷而言,如果你在仲裁时没有提出来,直接去法院诉讼的话,法院也是不受理的。
律师建议:对于某些仲裁不受理,法院也不直接受理(仲裁手受理,比如档案返还的案件)的请求,可以在仲裁时坚持申诉,然后仲裁完了之后,再去法院诉讼。对于某些仲裁不受理,法院肯定也不受理的案件(比如社会保险案件,目前北京大多数法院并不受理),干脆就别想渠道,别提这种请求了。当然,这种选择有时候比较费劲。不过在目前仲裁机关与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不衔接、不统一的这个法治大环境下,为了充分维权,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2、确定管辖
很多员工由于不了解劳动仲裁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发生争议时,对于管辖的仲裁机关或者法院,心存疑惑,犹豫不定,很多时候会丧失仲裁的有效时机。
目前,北京市仲裁机关的做法为,如果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管辖地的话,则由管辖地的仲裁机关管辖。但是北京市各级法院对于这种做法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劳动争议的管辖,以方便员工仲裁为第一原则,因此,他们基于这一原则,认定劳动合同中的管辖条款,属于一种选择性的条款,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员工可以遵守,也完全可以不遵守。这就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局面,即这类案件,仲裁机关可能不受理,但是法院肯定受理,两者间出现了矛盾。
但是无论如何,作为这一类争议纠纷的员工,在发生类似纠纷时,即可以大胆地从仲裁机关领取不予受理通知书,而去法院进行诉讼即可。不用担心公司的管辖权异议,也不必在意劳动合同中的类似条款。
另外,为了作一种系统性的提示,对于其它情形的管辖,我们作以下提示:
(1)内资企业的仲裁受理机关为企业注册地的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注意,这里是企业注册地,而非企业实际经营地,因为在实际中,两者的地方往往是不同的。
(2)外资企业的仲裁受理机关,作为员工,就直接去市仲裁委员会申请即可。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是区批准成立的,还是市批准成立的,但是这一点对于员工来说,往往难以查对,因此,一旦与外资企业发生争议后,就直接去市仲裁立案吧,让单位来提出反证吧。
3、确定申诉请求的统一性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并不是申诉请求提得越多越好。保证申诉请求的充分性只是一个方面,同时对于相互之间相互矛盾、不能兼容的请求,还是选择其一为好。当然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相关请求的风险、成本、收益、相关的证据构成等等多方面,然后再进行选择。此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风险衡量的过程,可能非专业律师无法做成。
4、确定申诉请求的完整性
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能会享有很多法定的权利。例如单位单方解除合同的劳动争议,劳动者可能会提出的申诉请求为:
常规申诉请求:要求支付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并支付百分之五十的额外经济补偿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驳回仲裁请求的情形

仲裁虽然是解决双方争端比较有效的方式,但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的,想要申请仲裁的话,必须得经过法院,等法院审理之后再做出决定,有一些仲裁请求是会被驳回的,那么驳回仲裁请求的情形?下面就由我为你介绍相关内容。一、...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 驳回仲裁和驳回仲裁请求

劳动者仲裁说不属于仲裁范围,到法院以超过劳动仲裁时效为由驳回上诉是否合法?驳回仲裁申请是指申请人的部分仲裁请求没有得到支持。驳回仲裁请求主要适用于:证据不足,缺乏法律依据,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且无中止、中断、延长理由等。 超过劳动...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仲裁?

仲裁委员会可以受理满足条件的仲裁申请,开始处理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申请必须包括仲裁协议、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并符合本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申请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申请人也必须明确。...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仲裁

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因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履行、变更、解除、终...查看全文

驳回仲裁申请与驳回仲裁请求的区别?

律师分析: 驳回仲裁申请是指申请人的部分仲裁请求没有得到支持。驳回仲裁请求主要适用于:证据不足,缺乏法律依据,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且无中止、中断、延长理由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九条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因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法律分析: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直接向劳动者由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其他仲裁需要仲裁协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发生的纠纷。在这些方面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解...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律师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发生的纠纷。在这些方面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解...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律师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发生的纠纷。在这些方面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解...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1.因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法律解析: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履行、变更、中止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法律解析: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履行、变更、中止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确认劳动关系而发生争议的;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争议的;或者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事项而发生争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律师分析: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履行、变更、中止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受案范围,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可以驳回起诉

驳回起诉原因如下:1、原告自身缺乏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起诉,需其法定代理人代理;2、原告不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如其所主张的权利属于他人或是他人的权利受到了侵害;...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一)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依据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时。 (二)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只有有法律依据的诉讼主张,人民法院才能予以保护,没有法律上的支持,法院则必然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三)原告错误地主张法律关系错误主张法律关系...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申请劳动仲裁的情形: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其他。...查看全文

在什么情况下可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等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