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取保候审后是否仍需接受法律制裁?

律师回答
摘要:取保候审后是否会坐牢取决于具体情况。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是指在司法机关被关押的刑事被告人提供担保而准予释放。如果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不会坐牢;如果仍需追究刑事责任,可能会被逮捕并执行刑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超过6个月。保证人需履行监督义务,及时报告被保证人可能违法的行为。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但仍可能导致量刑。
一、取保出来了还会坐牢吗?
取保出来了还会坐牢,需要根据情况判断。
保释在我国叫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在司法机关被关押的刑事被告人提供担保而准予释放。取保候审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不用坐牢,如果还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被逮捕执,执行刑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问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保证人义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可以提出符合法定条件的保证人进行担保。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应当履行保证义务,保证被取保候审人在不被羁押的情况下,随传随到,候审不误。
二、取保候审法律规定内容是什么?
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保证人应当履行两项义务:
(1)对被保证人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包括监督被保证人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如果被保证人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要监督、督促被保证人向执行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请,请求批准;监督被保证人在司法机关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监督被保证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监督被保证人不得串供、毁灭、伪造证据。
(2)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比如保证人在履行保证义务过程中,发现被保证人逃跑或者有逃跑企图,或者发现被保证人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出外办事,发现被保证人可能毁灭、伪造证据、串供,等等,都应当毫不拖延地、尽快地向执行的公安机关报告。
在我的现实生活当中,取保候审是属于我国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的措施,比如说在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条件下,就可以使用取保候审。但是取保候审之后也是可以对此进行量刑。
延伸阅读
结语: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遵守法律规定,并由保证人进行监督。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完全免于坐牢,根据案情的严重程度,如发现仍需追究刑事责任,将被逮捕并执行刑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期限为六个月。保证人需履行监督义务,及时报告被保证人可能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取保候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对于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具有积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出狱后是否仍需接受法律制裁?

被取保候审人的命运取决于案情和证据。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不符合缓刑条件,法院将开庭判有罪,被取保候审人将被监禁。否则,被取保候审人将不会坐牢。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一系列规定,如不得离开居住地、不得干扰证人作证等。法院、检察...查看全文

成功解码刑事案件调解:被告是否仍需接受法律制裁?

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调解成功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若不够轻微仍会被判刑。根据《刑事诉讼法》,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可建议宽刑,犯罪情节轻微可作出不起诉决定,法院可从宽处罚。...查看全文

保释后是否仍需接受审判?

取保候审并不代表不会判刑,具体情况决定。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不排除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能。是否入狱需司法机关审理后决定,但一般取保候审条件较轻,判决也不会太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被...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在达成和解后是否仍需接受法律制裁?

刑事和解后的追究刑事责任取决于自诉案件还是公诉案件。自诉案件谅解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公诉案件谅解则从宽处罚。对于轻微犯罪,可作出不起诉决定,具体处罚标准需根据案件确定。...查看全文

司机撞死人后私了,是否仍需接受法律制裁?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需依法处理,肇事者应承担刑事责任,逃逸导致死亡则构成严重交通肇事罪,可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被害人家属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民事赔偿。...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是否需要接受传唤?

被取保候审后,违反规定将面临没收保证金、重新交纳保证金、监视居住或逮捕等后果。违反规定包括未经批准离开居住地、不报告地址变动、未及时到案、干扰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等行为。此外,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还可要求限制进入特定场所...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成功后是否还需参加庭审?

取保候审不代表不会判刑,判决结果需要进一步审理。根据《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期限为6个月。取保候审适用于轻罪、不会造成社会危险的人,以及患有严重疾病、不能自理的妇女等。因此,取保出庭后是否会入狱取决...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是否仍需坐牢?

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适用于可能判处轻刑或无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没有犯罪事实或情节轻微,不会坐牢;如果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则可能会坐牢。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是否仍需出庭?

取保候审程序及要求: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需要被告人亲自出庭。申请取保候审可以通过书面申请,需有保证人或保证金。公安机构或检察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在七天内决定是否准许,若同意则需交纳保证金。被取保候审人需签署决定书,并遵守相关...查看全文

洗钱罪取保候审后是否仍将受审?

取保候审不是刑罚,关键在于案情是否有罪,罪重与否,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案情清楚有犯罪事实则判刑,取保意味案情相对不严重,可能判缓刑在三年以下。...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是否必须接受审判?

取保候审后是否开庭视是否被起诉而定,起诉需满足侦查发现犯罪事实。取保候审适用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但不致社会危险,患有重疾或妇女怀孕哺乳不宜逮捕,证据不足但需要逮捕的,侦查羁押期限内不能结案且...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是否能成功?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被批捕的人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办理取保候审,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轻刑、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身体状况特殊或羁押期限届满。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查看全文

是否在达成和解后仍需接受审判?

签署刑事谅解书后,被告人可获得从轻处罚的可能性,但不会免于刑事处罚。刑事谅解书是被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达成和解的法律文件,具有酌定从轻的效力。...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期满是否仍将受审?

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为一年,不存在直接的判刑关联。取保候审决定根据案件不同阶段作出,期满后结果不同。取保候审本身不留案底,只有判决确定有罪才会留案底。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一年,以防长期取保而不结案。...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是否仍需被羁押?

取保候审后是否会被收监,取决于办案机关的决定和案情变化。如果法院判决有期徒刑且不宣告缓刑,被取保候审人将被收监服刑。被取保候审人在期间没有违法义务,但如果涉嫌重新犯罪被立案侦查,保证金可能被没收或退还。若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可责...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是否仍需被判刑?

取保候审不等于免于刑罚,诈骗罪取保候审后仍可能判刑。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于轻微情节、不具社会危险性的案件。被取保候审的人需遵守规定,如不得离开所在地、干扰证人等。违反规定可能导致保证金没收、重新交纳保证金、监视居住或逮...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是否需要继续接受传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后被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传唤是正常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传唤是正常的刑事诉讼程序。是合理合法的行为。 取保候审后检察...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是否还需要到法院接受传唤?

取保候审后又被传唤得看是为什么被法院传唤拘留的,如果是违反规定了那就会取消取保候审重新收监。违反规定重新收监的不能再取保候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查看全文

诈骗犯已退还款项,是否仍需接受法律制裁?

诈骗罪退钱后仍会判刑,退还赃款可减轻刑罚。刑法规定,诈骗数额较大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退还赃款属法定减轻处罚。判刑前在看守所呆五到六个月,但特殊情况下可能更长。刑事案件处理有三个阶段,侦查37天,审查起诉一个月,法院宣判三个月。...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能否成功?

取保候审的申请条件:(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造成社会危险;(三)患有重疾、无自理能力、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不会造成社会危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