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上怎么看含税不含税

律师回答
摘要:增值税税票查询和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在国税局增值税查询平台上查询增值税发票的步骤,并详细说明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规定,包括填写内容、字迹要求、章印要求等。文章还提到了退货和税务机关代开专用发票的处理方法,以及不得拆本使用专用发票的规定。
一、增值税税票查询
首先登录国税局增值税查询平台https##inv-veri.chinatax.gov.cn/
在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上面查找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开票时间和开具的不含税金额等信息
在国税局增值税查询平台相应位置输入刚才查询到的发票上的信息,根据提示输入验证码,最后点击查验
最后就会显示查询结果了
二、法律规定
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按下列规定开具:
1、项目填写齐全,全部联次一次填开,上、下联的内容和金额一致。
2、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填写有误,应另行开具专用发票,并在误填的专用发票上注明“误填作废”四字。如专用发票开具后因购货方不索取而成为废票的,也应按填写有误办理。
3、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单位发票专用章,不得加盖其他财务印章。根据不同版本的专用发票,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分别加盖在专用发票的左下角或右下角,覆盖“开票单位”一栏。发票专用章使用红色印泥。
4、纳税人开具专用发票必须预先加盖专用发票销货单位栏戳记。不得手工填写“销货单位”栏,用手工填写的,属于未按规定开具专用发票,购货方不得作为扣税凭证。专用发票销货单位栏戳记用蓝色印泥。
5、开具专用发票,必须在“金额”、“税额”栏合计(小写)数前用“¥”符号封顶,在“价税合计(大写)”栏大写合计数前用“”符号封顶。
购销双方单位名称必须详细填写,不得简写。如果单位名称较长,可在“名称”栏分上下两行填写,必要时可出该栏的上下横线。
6、发生退货,销售折让收到购货方抵扣联、发票的处理方法。
7、税务机关代开专用发票,除加盖纳税人财务专用章外,必须同时加盖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章,专用章加盖在专用发票底端的中间位置,使用红色印泥。凡未加盖上述用章的,购货方一律不得作为抵扣凭证。
8、不得拆本使用专用发票。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进行增值税税票查询时,首先登录国税局增值税查询平台,输入发票上的相关信息并填写验证码,最后点击查验即可得到查询结果。而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必须遵守一系列法律规定,包括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等。发票上必须加盖单位发票专用章,不得加盖其他财务印章。同时,销货单位栏必须加盖专用发票销货单位栏戳记,金额和税额栏前需用符号封顶。购销双方单位名称必须详细填写,不得简写。退货和销售折让的处理方法也需遵守规定。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发票还需要加盖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章。总之,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得拆本使用专用发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一百二十二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八条所称利息,应当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计算。
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三条和本条例的规定提供有关资料的,可以只按前款规定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 第九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一百二十三条 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发票上怎么看含税不含税

      增值税计算需要区分含税金额和不含税金额,遇上含税金额我们要把它换算成不含税金额才能进行计算,如果我们混淆了含税金额和不含税金额,就会造成计算出错...查看全文

发票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别

请问购销合同签订的含税和不含税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含税与不含税有区别,一般合同中的含税与不含税是指销售的商品价格中含不含增值税,产品购销合同含税通常指商品报价中包含了税收,产品购销合同不含税通常指报价中不含税收...查看全文

发票上不含税金额怎么算

不含税金额=含税金额/1+税率,如果税率是17%,那么不含税金额=含税金额/1.17。 商业发票 商业发票是出口方向进口方开列发货价目清单,是买卖双方记账的依据,也是进出口报关交税的总说明。商业发票是一笔业务的全面反映,内...查看全文

开票含税不含税怎么转换

在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时候,开票系统默认是不含税的价格,那么如何把不含税价转换为含税价呢?下面教大家:增值税发票开票系统不含税价怎么转换为含税价?  &nb...查看全文

增值税专用发票含税还是不含税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是不含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基本联次或者基本联次附加其他联次构成,分为三联版和六联版两种。基本联次为三联:第一联为记账联,是销售方记账凭证;第二联为抵扣联,是购买方扣税凭证;第三联为发票联,是购买方记账凭...查看全文

增值税发票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别

1、含税是指要征收的全部金额,不含税是指属于卖方的所有金额。      2、含税与不含税最直接的区别就是总额不同,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我们目前的增值税专用发...查看全文

电子发票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别

1、含税是指要征收的全部金额,不含税是指属于卖方的所有金额。      2、含税与不含税最直接的区别就是总额不同,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我们目前的增值税专用发...查看全文

购房发票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别

请问购销合同签订的含税和不含税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含税与不含税有区别,一般合同中的含税与不含税是指销售的商品价格中含不含增值税,产品购销合同含税通常指商品报价中包含了税收,产品购销合同不含税通常指报价中不含税收...查看全文

购房发票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别

企业作为购货方,购进货物时可取得销货方开具的发票。对于发票含税价与不含税,应如何区分?发票含税和不含税有何区别?     &n...查看全文

发票不含税金额怎么算

不含税金额=含税金额/1+税率,如果税率是17%,那么不含税金额=含税金额/1.17。 商业发票 商业发票是出口方向进口方开列发货价目清单,是买卖双方记账的依据,也是进出口报关交税的总说明。商业发票是一笔业务的全面反映,内...查看全文

开票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法律分析:开票金额是含税金额。 含税价是包含税金在内的计税价格,价格由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税金内含于价格之中;实行价内税时,商品交易价格即为含税价格。如果商品价格为不含税价格,就要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含税价格。 不含税销售...查看全文

开票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律师分析: 开票金额是含税金额。 含税价是包含税金在内的计税价格,价格由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税金内含于价格之中;实行价内税时,商品交易价格即为含税价格。如果商品价格为不含税价格,就要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含税价格。 不含税销售额=含...查看全文

开票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法律解析: 开票金额是含税金额。 含税价是包含税金在内的计税价格,价格由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税金内含于价格之中;实行价内税时,商品交易价格即为含税价格。如果商品价格为不含税价格,就要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含税价格。 不含税销售额=含...查看全文

不含税能开发票吗?

不含税不能开发票。不含税是指属于销售方所有的款项。目前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机打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均在票面上分别体现不含税价格、税金和合计三个数据。对于收票人来说,支付的都是合计数据,只不过是如果收票方不是最终消费环节且接收的是增值税专...查看全文

不含税能开发票吗

法律分析: 不含税是不能开发票的。发票是指一切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所开具和收取的业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也是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查看全文

13个税点含税怎么开发票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答运输公司想要开13个点的发票方式十三个点的发票是发生销售货物和加工修理业务时开。第一、小规模公司升档成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公司升档成为一般纳税人,在进行商品买卖的时候就可以开13个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了。升档一般...查看全文

13个税点含税怎么开发票

个人劳务报酬所得应缴纳20%的税率,对于一次收入较高的劳务报酬可进行加成征收。个人劳务发票需到劳务发生地的税务机关办理,填写《代开发票申请表》。...查看全文

不含税项目开发票怎么开

不含税项目开发票怎么开      不含税价格俗称不开发票价格,如开增值税发票需在价格的基础上加17%    &...查看全文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含不含增值税

法律分析: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是不含增值税的。价款加增值税就等于应付款的金额。增值税普通发票由基本联次或者基本联次附加其他联次构成,基本联次为两联:发票联和记账联。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查看全文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含不含增值税

法律解析: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是不含增值税的。价款加增值税就等于应付款的金额。增值税普通发票由基本联次或者基本联次附加其他联次构成,基本联次为两联:发票联和记账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