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信息是否可以构成诽谤?

律师回答
摘要: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等通讯方式辱骂他人,可以起诉对方,但需选择正确的案由。非公开场合的辱骂案件应定为“一般名誉权纠纷”,诉讼请求不宜过高,以“赔礼道歉”为宜。情节严重的辱骂行为包括恶劣手段、严重后果等,如强迫被害人爬过自己的跨下、撕光被害人衣服、对被害人进行恶劣侮辱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后果,对人格和名誉造成极大损害,甚至对执行公务的人员、妇女及外宾进行侮辱,造成恶劣影响。
发侮辱信息之类的可以起诉吗
对方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等通讯方式辱骂你,可以向法院起诉对方的,但有一定的技巧,如果案由不对会被法院不予支持的。这类案件如果不是在朋友圈或公众场合公然辱骂,则不宜以“侵犯名誉权”或“诽谤”起诉,案由应定为“一般名誉权纠纷”,且诉讼请求不宜要求太高,以“赔礼道歉”为宜。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等情形,如强令被害人当众爬过自己的跨下;当众撕光被害人衣服;给被害人抹黑脸、挂破鞋、带绿帽强拉游街示众;当众胁迫被害人吞食或向其身上泼洒粪便等污秽之物;当从胁迫被害人与尸体进行接吻、手淫等猥亵行为;因公然侮辱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者自杀身亡;多次侮辱他人,使其人格、名誉受到极大损害;对执行公务的人员、妇女甚至外宾进行侮辱,造成恶劣的影响等等。
延伸阅读
侮辱信息的法律责任界定及处理方式
在法律上,侮辱信息的法律责任界定及处理方式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侮辱信息指的是对他人进行贬低、诽谤、辱骂等的言辞或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诽谤是指故意传播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对于侮辱信息的处理,一般采取以下方式:首先,被侮辱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法律责任;其次,相关平台应积极配合,删除侮辱信息并追究发布者的责任;最后,社会应加强法律意识,共同营造尊重他人的网络环境。侮辱信息的法律责任界定及处理方式的明确,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个人权益。
结语:侮辱信息的处理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但一般来说,被侮辱方可以向法院起诉对方,并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在选择案由时,应避免以侵犯名誉权或诽谤起诉,而应将案由定为一般名誉权纠纷,并适度降低诉讼请求,以赔礼道歉为宜。对于情节严重的侮辱行为,如采取恶劣手段或造成严重后果,应予以严肃处理。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法律意识,共同营造尊重他人的网络环境。这样的明确法律责任界定及处理方式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个人权益。
法律依据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婆婆当众侮辱是否构成诽谤

前婆婆当众侮辱构不成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 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查看全文

怎样构成侮辱诽谤罪?

律师分析: (一)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的方式主要有是言语散布和文字散布;(二)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即使不指名道姓,但第三人可以判断出被害人是谁;(三)要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如果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 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客观要件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_x000D_ (1)客体要件_x000D_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_x000D_ (2)客观要件_x000D_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查看全文

微信侮辱诽谤是否违法?

微信辱骂诽谤他人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罪行包括恐吓威胁、侮辱诽谤、诬告陷害、威胁侮辱证人及其近亲属、发送淫秽恐吓信息、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等,违者可处拘留或罚款。...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信息的法律责任

网上发布侮辱诽谤信息的处罚根据情节而定,包括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治安处罚为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为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罚款五百元以下。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侮辱和诽谤罪构成条件

法律解析: 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是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2、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必须是故意。 【...查看全文

侮辱和诽谤罪构成条件?

律师分析: 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是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2、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必须是故意。 【...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如何构成犯罪?

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对于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查看全文

侮辱和诽谤罪构成条件

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是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2、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必须是故意。...查看全文

侮辱和诽谤罪构成条件

法律解析: 侮辱诽谤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是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2、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必须是故意。 【...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英雄烈士是否构成犯罪?

1、侮辱诽谤英雄烈士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被判刑,将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除了刑事责任,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3、《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

律师解答: 网络侮辱诽谤是指通过网络发布或分享一些不实或夸大的信息来攻击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声誉和荣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非法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格权...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

法律解析: 网络侮辱诽谤是指通过网络发布或分享一些不实或夸大的信息来攻击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声誉和荣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非法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格权...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

法律解析: 网络侮辱诽谤是指通过网络发布或分享一些不实或夸大的信息来攻击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声誉和荣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非法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格权...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学校构成犯罪吗

法律分析:侮辱诽谤学校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行为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学校或者捏造事实诽谤,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诽谤罪,依法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

律师分析: 网络侮辱诽谤是指通过网络发布或分享一些不实或夸大的信息来攻击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声誉和荣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非法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格权...查看全文

诽谤国家领导构成侮辱罪

侮辱国家领导人,情节严重的,属于犯罪,构成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构成侮辱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查看全文

信息侮辱可以构成犯罪吗

法律分析:可以定罪,不过对这个辱骂的程度要求比较高。定罪的前提是,刑法里面要有规定,正所谓罪刑法定,如果没有规定,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定罪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车林睿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4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